今天不少读者拿到《北京青年报》后,惊奇地发现四页特刊被神秘男子买下用来道歉并寻找失去联系的女朋友。据悉,他的女朋友目前正在北京。
今天的特刊封面是一张情侣合照,照片中的女子样貌清秀,衣着华贵。第二、第三版近乎空白,只留下两行字:“我把这一页留白,因为我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最后一版是一封道歉信,许多网友直呼,“有钱就是任性”,“求婚再也不用去世贸天阶了”……
该道歉信的内容是:
亲爱的XUAN: 今天是个平常的日子,但对我们来说却意义非凡。我很抱歉曾经给你带来那么深的伤害,如今我自己被伤的更深。 我只是希望你能够知道在我心里你有多重要,我现在仍然感到非常抱歉。你的爱给了我别人无法给的,真的很与众不同。 Scott XU
据《北京青年报》有关人士透露,今天的特刊整版广告位确实被人买下,但目前对方并不愿意透露具体姓名或身份。记者从该神秘男子的广告代理人处了解到,该 男子此举是为了寻回失去联系的女朋友,今天是他们相识三个月纪念日。他还透露,此次刊登道歉信的花费约50至60万元。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该男子此举或为 广告炒作。
今天出刊的《北京青年报》有四页特刊整版广告赚足眼球。一张俊男靓女的合影,一封明信片式样的道歉信,60万上下的广告费,显露出一个“富二代”男子寻找失联女友的痴情和“任性”。但也有迹象显示,这很可能是一款制作电子明信片的APP广告。
在报纸上投整版广告,从来都是最被青睐的利益表达渠道,各种非议也一直相伴——有的会带来政治法律风险,比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 利文案;有的会带来媒体伦理质疑,比如前年某化妆品牌在《南方都市报》登出的“小三”系列广告;有的会涉嫌侵犯公民隐私,比如一些求爱广告对被求爱一方带 来的困扰……
所以,这样一则广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当“富二代砸六位数只为说声sorry”的噱头出现,还是赚足了眼球。
如果这则广告的背后是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这位男主角的文艺情怀值得赞叹,评论者没必要居高临下的指责其“有钱任性”,祝他们破镜重圆;只是,表达爱或 歉意的方式有很多种,“普通青年”没必要羡慕甚至模仿这烧钱的招数。而如果这则广告是一次营销炒作,当我们正儿八经的讨论隐私问题,猜测这段爱情故事会有 怎样的结局时,广告商的钱就已经花值了。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但法律和创意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仍然有待厘清。
尽管前述《南方都市报》“小三”系列广告曾因涉嫌违反广告法中“广告不得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规定被叫停,广告品牌仍然快速获得曝光度;尽管去年登在 《新京报》上的“周迅前男友备胎”广告后被证明为电影宣传而遭广泛质疑,电影票房也的确不错。不得不说,广告主把逐渐式微的报纸版面当作营销话题的“导火 索”,再通过网络媒体、自媒体进一步传播(其中也包括笔者这样端着架子的冷言冷语),已经成了行业里的“成功范式”。
实际上,即便这次的广告是炒作,相比“前辈”的尺度也还算是有节操的。只不过,被怀疑是广告主的那款APP主打的是文艺情怀范儿,真的要用“富二代道歉”的故事打广告吗?说好的情怀呢?
最后,看到一则类似主题的评论写到——“传统媒体生存这么多年,不是没有道理,关键是你懂不懂挖掘出它们的价值。”我不认为传统媒体的价值仅仅就是这样的“导火索”,格调完全可以更高一点、“站着把钱挣了”,当然,这也需要更高的情怀和水准。挺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