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观潮:前沿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城市新闻 > 聚焦

“一带一路” 激发城市活力(图文)

时间:2015-04-20 10:15: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

  位于江苏连云港港的中哈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一片繁忙

王健民摄(人民图片)

  在浙江义乌,工作人员为首班开行的“义新欧”(义乌—新疆—马德里)国际货运列车挂上标牌

  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资料照片)

  乌鲁木齐新客站建设进入攻坚阶段,预计2015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新疆最大的火车客运站。新客站将进一步凸显乌鲁木齐在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的区位优势

  王生政摄(人民图片)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后,互联网搜索引擎中以“一带一路”为关键词的搜索迅速上升,成为备受全世界瞩目的发展战略。

  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后,更是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

  如今,中国有关地区正在积极行动,按照“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蓝图,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寻找参与的契合点,谱写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本报从中选取了几个具代表性的城市,报道它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理念、举措和进展,展望“一带一路”战略激发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

  ——编者

  三亚:加快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建设

  本报记者 陈伟光 丁汀

  “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是三亚十分难得的重要机遇。”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说,抓住机遇,要表现在打造三亚经济升级版上;表现在加快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多元化产业体系上;表现在建设全方位国际化的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上。

  三亚市市长吴岩峻表示,伴随着崖州中心渔港的开港,三亚将实现客运、货运和渔港三港分离。渔港启用后可满足800艘大、中、小型渔船停泊、交易、补给和避风。三亚市南山港项目一期工程也已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将来的三亚港将集中用于停泊客轮,为发展海上旅游服务。

  “参加‘一带一路’建设,三亚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建设旅游精品项目,吃住行游购娱全面提档升级。”吴岩峻说。

  三亚对26个国家通过旅行社组团5人以上的游客实行落地签证,对德国等3个国家实行只要2人以上便可以享受这项优惠。今年以来,三亚不断加大国际航线的开拓力度。3月29日,三亚至日本大阪往返航班开通。年内,“三亚—上海—莫斯科”、“三亚—新加坡”、“三亚—老挝”、“三亚—越南”等6条国际航线也将陆续开通。

  海陆空全方位升级,展现出三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城市的雄心。

  西安:撑起内陆型开放新高地

  本报记者 王乐文 龚仕建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让陕西省西安市再次为世界融汇联通而先行筑路。通过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光纤、通信等立体多维的形式,连接形成通江达海、陆空联运、虚实结合、无缝衔接的对外开放大通道,重现当年“万国通商”的盛景。

  去年12月,“西安港”国家、国际代码正式启用,“西安港”由此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这两个代码的内陆型港口,正式纳入国际贸易与运输体系,成为国际贸易运输中的“目的港”和“首发港”。“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西安港”向东与上海港、天津港、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向西与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等沿边口岸建立了快速联络和协调沟通机制,通过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的合作,实现区域大通关。“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货源已经覆盖西北5省及苏、浙、沪等沿海地区,打通了内陆企业和产品走向海外的通道。

  2013年,西北大学中亚学院、丝绸之路研究院和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学院在西安同时揭牌。近年来,西安高校已成为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重要落脚地,目前1200多名学生在此就读和培训。为吸引中亚留学生,教育部门每年向哈萨克斯坦籍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1万元,已资助4年。

  2013年6月18日,“长安号”丝绸之路旅游专列首发,600多名游客怀着对丝路风情的美好向往从西安出发,一路感受丝路魅力。随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联合申遗成功,西安新增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5处世界文化遗产,“汉风古韵”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区正在向世界展现吸引力。

  不久前,一场“外资银行看西安”活动吸引了来自美、日、英、韩等多个国家24家银行总裁来到古城西安,考察拓展中国业务。“西安将肩负起现实的责任,立足地理区位、交通、旅游、文化和科教优势,延续丝路历史,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重振丝路雄风,高标准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说。

  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本报记者 罗艾桦

  当前,广东省广州市正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机遇,加快创新驱动,着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要尽快实现与香港的无缝对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林江指出。

  “早日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任督两脉’,让内地高端制造业从广州走出去,让国际商品、跨国资本从广州走进来。”广州市市长陈建华掷地有声,信心满怀。

  行胜于言。

  3月26日,面对全球投资者,广州一举推出21个重点招商项目,总额超过1100亿元,合作范围涵盖港口建设、金融产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

  广州还与33个国家3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与19个国家23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关系。广州港缔结国际友好港22个。

  “目前,南沙港区10万吨深水码头已达10个,2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开始试运营,另外4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正施工建设。”广州港集团生产业务部主任宋小明告诉记者。

  珠江口,带着责任和使命,广州又扬帆,向着蔚蓝远航。

  郑州:大枢纽“东联西进”

  本报记者 马跃峰

  河南省郑州机场,185条航线,覆盖除非洲之外全球主要经济体,去年37万吨货邮吞吐量。今年底,将实现地铁、高铁、城际轻轨、出租车、机场巴士、私家车“零距离换乘”,客运能力提升至2900万人次/年,货运能力升至50万吨/年。“新换乘中心国内一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马健说。

  郑州地处中原,“向东”可建设无水港,发展铁海联运、公铁联运,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向西”可提升郑欧班列运营水平,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东联西进”,打造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

  一趟郑欧班列,沿“陆上丝路”,经乌鲁木齐、中亚,直至德国汉堡,目的站覆盖欧洲、中亚20个国家105个城市。到今年4月,郑欧班列累计开行124班,承运货物55576吨,货值59657万美元。

  一条跨境电子商务“E路E带”,推动郑州“买全球、卖全球”。4月13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内,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开幕。1万多平方米的展示区,有进口的“美国婴儿”摇椅、澳大利亚饼干,有出口的“好想你”枣、汴绣,还有菜鸟物流、建设银行等关联企业。

  “郑州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推进‘综合枢纽、功能载体、关务体制’三大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集疏中心,东联西进,融入‘一带一路’。”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说。

  乌鲁木齐:发展面向中亚交通枢纽

  本报记者 戴岚 韩立群

  在“一带一路”规划建设中,新疆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城市群核心地带的乌鲁木齐,适时承接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功能,面临又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继2011年3月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开行后,汉新欧、郑新欧、西新欧、义新欧等多趟国际货运专列经新疆铁路口岸出境,钢铁丝绸之路上车流滚滚。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彭季介绍,自去年3月开行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首趟西行国际货运班列,迄今已开行60余列,西亚货运班列、格鲁吉亚货运班列、俄罗斯电商班列等5条西行国际班线基本形成。今年下半年,西行国际班列将每周开行3列以上。

  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有助于打造乌鲁木齐交通枢纽中心,打造面向中亚及欧洲的产品集结中心、分拨中心和加工基地的物流新格局。

  围绕打造商贸物流中心,乌鲁木齐加紧“五大物流园区”建设,乌拉泊国际物流基地、米东公路物流园、空港物流园区、国际铁路物流园、甘泉堡物流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要始终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把战略机遇切实转化成现实的发展成果。”在乌鲁木齐市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朱海仑说。

  泉州:碧海丝路起云帆

  本报记者 江宝章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让浸透了海洋文明的福建省泉州市再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泉州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被赋予“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使命。

  去年,泉州市编制完成了一系列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文件,提出了实施泉州港口复兴、发挥侨力携手共赢、阿拉伯新走廊拓展等“十大行动计划”。围绕“十大行动计划”,泉州市初步筛选了180个配套项目,包括设立世界海丝博物馆等。

  同时,一系列与海丝建设相关的活动在泉州紧锣密鼓地展开:举办“一带一路”战略专题研究座谈会,承办中阿城市论坛并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举行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和海上丝路国际品牌博览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意大利、法国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纷纷踏海而来。

  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泉州民营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坚实。泉州九牧卫浴公司的产品远销东南亚、西亚等地区;远洋矿业在土耳其已经拥有了20座矿山。波兰的福建商品城,今年入驻的企业将达到100家。

  泉州市市长郑新聪告诉记者,2014年,泉州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达到15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52.96亿美元,成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地。

  哈尔滨:打造对俄中心城市

  本报记者 白皓元

  毗邻黑龙江省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哈尔滨内陆港,有一片占地约3.29公里的区域。“这是正在申建的哈尔滨综合保税区所在地,综合保税区将带动国际化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聚集,盘活哈尔滨现有的对俄贸易优势。”哈尔滨市商务局局长季平说。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而以大通道搭建大平台、以大贸易带动大物流,打造成为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和北美的大宗商品交易最大集聚区和最大集散地,体现着哈尔滨的发展思路。

  从航空货运、陆海联运,到扩展对俄航空客货混载、北美航空货运业务,启动对俄电商大物流运营……哈尔滨铆足了劲儿求发展。2014年,哈尔滨对俄进出口完成13.96亿美元,同比增长332.2%。2013年11月26日首航的哈尔滨至叶卡捷琳堡货包机,目前已飞行121个班次,载货量2452吨,货值突破2.3亿美元。

  “未来要进一步推动对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完善对俄商贸流通体系,努力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中心城市。”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说。

最新信息

  如今,中国有关地区正在积极行动[详细]

推荐信息

  如今,中国有关地区正在积极行动[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