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说南京“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对这座城市来说,最吸引人的是那种雍容自在的文化气息。记者近日深入南京的图书馆、机关、社区、学校采访,感受到的是浓浓书香,全民阅读的风气正在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
位于河西的金陵图书馆,250万藏书和数字读物每天吸引6000余名读者。该馆有两个“拳头产品”:一个是“金图讲坛”,30余年来累计举行了2200多场讲座,听众74万人次,曾荣获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另一个是《阅微》杂志,作为金陵图书馆主办的图书导读与阅读评论刊物,倡导大众阅读,已成为众多读者的珍藏。
走进南京国税局,顶楼的“职工书屋”阅览室,员工读者络绎不绝。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系统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即“每人办1张借书卡,每天读1小时书,每月读好1本书,每季1次交流、每年1次竞赛”。各基层单位还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组织大家畅谈感悟,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据悉,南京已建成像这样的市级以上“职工书屋”示范点126个。
在南京大光路街道尚书巷社区,记者发现这个普通的社区竟然拥有图书3500多册,每天吸引着大量居民前来阅读。现场,记者遇到了八旬老人孙婷立,20多年来,她一直在这个社区做志愿服务,即使后来搬家到了百家湖,她还留在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热心人。
目前,南京16个图书馆有11个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开通了市四级图书馆“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全市15家区县图书馆和100余个遍布城乡的街(镇)、社区(村)分馆将与市图书馆实现“网络联盟”,市民凭任何一张借书卡,就可以借还成员馆所藏500多万册图书,这个系统建成后将是国内副省级城市中覆盖面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文献资源最丰富的图书馆共享系统。
南京市读书节的一大特点是,只有开幕没有闭幕。寓意读书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倡导终身读书学习的风尚。“永不落幕”的读书节成了提升市民素质的“文化闹钟”,“人人爱读书、处处飘书香”在南京蔚然成风,逐渐演变成一种城市品格和气质。
调查显示,2011年,南京人网购书籍消费5428万元,年度网络购书金额全国第一。阅读,对南京人来说,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习惯,并内化为一种文化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