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语翻译与城市或景点的形象密切相关,绝不能让错谬的译文给城市或景点抹黑。”这是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春泉表达的观点。
地处大西北的银川,近年来成为旅游热点城市,特别是在银川成功举办了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和中阿博览会后,到宁夏旅游观光、合作洽谈、投资置业的外国人也随之增多。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宁夏在银川等重点城市和重要景点,相继添加了英文、阿拉伯文或其他外文标识、提示或公示语。
外文标识增多了,差错和谬误也随之增多了。在首届中阿论坛举办前夕,杨春泉受宁夏有关部门的委托,对银川市主要街道路牌的英文信息进行了纠错、翻译和规范。
杨春泉将宁夏公示语英文翻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类:
一、有“硬性”的差错,包括语法错误、拼写错误、词语误用、生造词语、单复数错误、词性错误等。他举了一些例子:宁夏图书馆内的“开水间”误译为“between water”,宁夏沙湖景区的“出口”误用英文单词“export”(贸易出口)。
二、有“软性”的差错,包括翻译水平有限、缺乏文化差异意识等问题。比如,镇北堡西部影城的“奇石文化”误译为“Unusual stone culture”,其实译为“Rare Stones”即可,“文化”不必译出,因为懂英语的人认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有“隐性”的问题。有些汉语的中文公示语因加入修辞手法还会变得朗朗上口,但照搬全译就会让外国人不知所云。在宁夏水洞沟景区,“抢一步,危险重重;让一步,海阔天空”的格言却被误译为“One step ahead in peril or step back and have a bigger world”,这就让外国游客不明白在说什么。
杨春泉认为,公示语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位“无声导游”,公示语翻译水平也与城市的形象密切相关,可能会影响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
作为宁夏翻译协会的秘书长,杨春泉向记者透露,宁夏翻译协会目前已拥有英语、日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韩语等多个语种的专门人才。今后,宁夏公共场所的公示语翻译应统一由宁夏翻译协会翻译、审核、鉴定,再不要让错谬的翻译给城市的脸上抹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