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举办的戏剧节已有20余个,每年更是有为数不少的文化节庆活动在各地举办。戏剧节年年办,但戏剧和城市文化建设却难以产生持久的联系和化学反应。戏剧和城市可以产生怎样的关联,又可以怎样参与到价值观的构建中?刚刚结束的戏剧奥林匹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作为唯一一个获得国际奥委会授权使用“奥林匹克”的文化交流活动,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汇聚了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46部舞台作品,汇集了特尔佐布罗斯、铃木忠志、林兆华等数十位知名舞台艺术家,呈现了多种流派与艺术。
“在北京最寒冷的夜里遇到最温暖的戏剧,那种对北京生活的眷恋,充满了整个心扉。”一名观众在观看戏剧奥林匹克后说的一番话,也道出了戏剧可以带来的影响和效应。北京文化局副局长吕先富提到,此次戏剧奥林匹克具有溢出效应,已经从戏剧渗透到城市文化。
是的,就记者的观察,这次戏剧奥林匹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戏剧的力量,戏剧可以从一场演出、一个故事、一种现象,构筑起城市精神的一块砖、一块瓦,一点一滴地促进文化品格的塑造和城市建设的提升,让相对小众的小众艺术走向大众,让戏剧变成城市参与,变成市民化倾向,变成城市识别度标准。
更为难得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院团、观众、媒体、剧评人等交流互动,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并且参与到城市精神建设和价值观的构建中。正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所指出的,戏剧奥林匹克所展现的高水准的戏剧品质,所蕴含的包容多元开放的人文精神性,已经塑造了新的戏剧精神,参与了价值观的构建。
当然,戏剧奥林匹克的成功举办,也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为什么首度来华的戏剧奥林匹克能取得良好的市场和社会效应?
机制体制的创新是“秘诀”。据了解,本次戏剧奥林匹克采取了由“政府—国际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四方互动的方式。北京市政府主办,北京市文化局承办,保证了活动的规格和资金;戏剧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的主办,保证了展演作品的品质和水平;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执行,使活动在运作模式上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商业化运作。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团队组成的智库资源,增强了活动的学术性。正如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所分析的: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正是活动成功的根本原因。这就启发我们,未来要继续在出政策、搭平台、建机制、树品牌等方面持续探索。
戏剧奥林匹克结束了,但关于戏剧如何更好地参与城市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建设,探索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