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观背村随处可见的壁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风尚 本报记者钟畅新/摄
机动车礼让行人过马路,文明礼让之风在惠州兴起
龙门县龙城街道塔山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公园,赋予公园新的人文内涵 本报记者钟畅新/摄
惠州龙门农民画元素丝巾亮相深圳文博会 本报记者李松权/摄
喧天的锣鼓声诉说着惠东县范和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惠东县吉隆镇埔仔村热闹的舞龙场面
惠州好人志愿服务站越来越多,成为 “好人之城”建设的展示站、城市志愿服务的体验站、城市便民服务的平台、文明城市宣传的窗口、特定人群的小憩港湾。本报记者李松权/摄
旅游志愿者在惠州西湖平湖门跳起欢快的舞蹈,宣传文明旅游倡导绿色出行
我市一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化的学习兴趣。 本报记者李松权 通讯员梁勇/摄
新时代新征程,惠民之州再攀文明新高度。
2017年11月17日,时隔3年,惠州再次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领回沉甸甸的牌匾,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同时,博罗县、龙门县分别荣获“全国文明县城”,惠东县成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候选城市。“国字号”文明创建大丰收,夺牌数量位居全省之首。
全域创建打开城市文明新局面
作为一个“老牌”全国文明城市,惠州如何推动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
坚持全域文明创建,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工作格局是惠州给出的答案。
惠州构建了市、县、镇、村“四级联创”格局,将文明创建的触角延伸到基层。
西湖边的祝屋巷老街区,随着文创公司的进驻和文创业态的出现,正渐渐蜕变成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潮流之地;曾经破旧的博罗县观背村,因为植入了创意壁画,一步步转化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变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化茧成蝶为“文化部落”;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历史资源,惠阳区镇隆荔枝节、惠城区小金口东江麒麟舞大赛、惠东县平海元宵会等村落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讲述了新的文明故事。
按照“一镇街一品牌,一镇街一特色”,“一村居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打造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乡村风貌,惠州更好地凝聚文明创建的新资源、新力量,逐步打开文明创建新局面。
“爸爸,你会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吗?”刚下班,市民李先生便收到了孩子的“考题”;小区内,志愿者们在热心为居民服务;经过斑马线,驾驶员自觉停车,让行人先行……在构建市、县、镇、村“四级联创”格局的同时,惠州突出抓好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公厕、文明家庭、文明网络等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文明细胞创建,把文明种子播撒到细处。通过文明“小细胞”的培植,惠州引领社会各界自觉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催生了城市文明的“大裂变”。
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全民创建热情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7年,是惠州市民收获越来越多幸福感、获得感的一年。
按照“洁齐美”要求,实施“一场一策”,对集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全市170多个集贸市场焕然一新,市民逛菜市场如同逛超市;扎实开展“七个专项整治行动”,发动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城市环境日益优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系统,让市民享受“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的惬意生活……
进一步深化文化惠民卡制度,发放文化消费补贴2400万元;成功入选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文惠网改造升级上线……一大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让发展红利、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民众,夯实了城市的幸福基石。
把文明创建纳入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市大力实施文明素养、城市管理、基础设施、文明村居、文化内涵、体制机制和宣传氛围等“七大提升工程”,从软件、硬件及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任务,解决群众生活热点难点问题,激发了全民创建的热情。
在惠州的创建热潮中,道路更加整洁有序,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社会风气向善向好……感受到家园的美好变化,越来越多惠州人加入进来,为文明惠州添砖加瓦。最近的一次公众调查显示,惠州市民对文明创建的支持率超过90%。
好人不断涌现汇聚
生活的美好,不仅在物质丰富,更在世道人心向善向好。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这一年,惠州的“身边好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丈夫去世后,一个人、一把锄头,用11年偿还20余万元债务的曾彩香;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很多被拐儿童找到亲生父母的惠城区个体户邓文进;勇救落水儿童的仲恺高新区惠环斜下社区农民工王存银……他们的事迹温暖了身边人,照亮了社会的价值星空,充分体现了惠民之州的精神和风骨。
一个个道德典型在闪现人性的光辉时,感召的是一群人,激发的是一个地方道德力量的内生式发展。从单枪匹马捞尸救人到有了自己的防溺水宣传队伍,惠州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把雷锋精神传播到了东江两岸;十年公益路,惠州市曙光公益协会会长欧海燕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同伴,将关爱残障、孤贫、留守儿童等项目越做越专业……
一滴水,汇入江河湖海才不会干枯。这一年,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了志愿者行列,以己之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一个好人之城的真谛。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共有53万多名注册志愿者。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精神让前行更有力。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永无止境,惠州将在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新起点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向着更高的高度攀登,朝着更远的远方前行!本报记者龚妍
文明让新时代更有力量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刚刚过去的2017年,惠州精神文明建设捷报频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惠州大地进一步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文以载道,文以化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明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自觉行为,才能铸就全体人民戮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基石。
人总要有精神支撑,城市总要有文明浸润。新时代,我们必须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加注重文化引领,努力构筑实现新跨越、开启新征程的惠州精神、惠州价值和惠州力量。这就要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惠州精神,激发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蓬勃激情,凝聚奋发向上的强大合力;要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提升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制度化管理水平,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境界;要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质;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构建“大文化”发展格局。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精神让前行更有力。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的起点上矢志不移深化文明创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我们就一定能够书写新时代惠州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彩华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凝聚起强大合力。本版图片(除署名外)本报记者王建桥/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