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故里演绎古老文明 千年古城尽显璀璨文化
伴随着童话剧《精卫填海》在全国的热播,许多人纷纷走进精卫故事的发生地长子县,寻找历史的足迹,探寻古老的文明。然而,令人们惊奇的是,在这里不但有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法兴寺,还有沉寂2.5亿多年的树化石群,而县城古建一条街上的玉皇庙、碧云寺等一处处国宝,更令人感叹这座 “千年古城”如此厚重的文化。
这是长子县积极保护、开发文物旅游资源,唱响长子文化品牌所呈现给人们的视觉冲击,也是长子县文化建设呈现给人们的亮点。
长子县因尧王长子丹朱封地而得名。从春秋到西汉400多年间,长子一直是上党郡所在地。到东晋十六国时又成为西燕帝国的国都。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精卫填海神话故事使其成为目前神话故事中唯一不具争议的地域。
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长子县认真审视当地的文化资源,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发展文化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实施意见》《长子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县财政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预算,人均文化事业经费连年增长,年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以来,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1.23亿元,并按照财政可支配收入1.5%的比例,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重点文艺作品扶持基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对重点文化产业、文艺创作提供资金扶持。同时,动员和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等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文化发展新机制。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该县充分发掘本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出了包括电影《选举》、电视剧本《乡村书记》、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小两口回娘家》和长子八音会《好兴头》、诗集《素诗》等一大批文化精品。
着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该县规划建设了发鸠山精卫填海文化园区,完成了天王寺和法兴寺等国保单位主体修缮及环境整治,加大了玉皇庙、碧云寺等9处新国保单位修缮工程,形成了以发鸠山、法兴寺、精卫湖、古建一条街为主体的旅游文化产业带。与此同时,该县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立了专业的戏曲艺术学校,扶持发展了以八音会、铜乐器、长子鼓书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文化建设在覆盖城乡、惠及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目前,全县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数超过2万人。仅民间鼓书曲艺队和八音会演艺团体就超过160家,专业演艺人员近5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