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使乐至县城文化特色突出 姚阳/摄
行走在乐至街头,总能让人体味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感受到无穷的文化韵味。数码影院、名人雕像、文体广场、社区阅览室……镶嵌在这座城市显著位置的各种文化设施,彰显出桑城是一座充满魅力的“文化之城”。
近年来,乐至在城市建设中大打“文化牌”,积极发掘历史文化底蕴,树立特有城市形象,不仅走出了“千城一面”误区,也促进了城市与文化的高度和谐,大大提升了城市品味。
将文化植入城市建设
乐至建县于北周建德四年。在14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宋代理学鼻祖陈抟、名相寇准的足迹,孕育了孙中山大本营秘书长、学者、诗人、书法家谢无量先生,诞生了文韬武略、享誉中外的陈毅元帅……乐至境内,分布着川中名刹、唐代睡佛、后蜀石碑等20余处重点文物古迹。
厚重的人文历史,为乐至建设特有文化之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的城市建设,不应只是简单的钢筋水泥堆砌,而应是深厚历史文化的释放。”深谙“文化是城市灵魂”的乐至人,立志要把文化元素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细节中去。
围绕“打造中等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乐至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城市文脉为主线,赋建设以文化内涵。通过公园广场命名、人物雕塑、文画影壁等,让城市有了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
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建设陈毅广场、陈毅纪念园;以“地方人文”为主题,打造谢无量公园、寇公广场;以“孝文化”为主题,兴建灵鹫山文化公园;以“生态文化”为主题,打造南湖公园、廖家湖湿地公园;以“宗教文化”为主题,打造仙鹤观、慈恩寺……同时,乐至还按照各主题公园风格,对周边的街巷和建筑实行统一打造,形成特色文化街区。
不仅如此,乐至还将本土文化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一街一品”,规划打造餐饮一条街、娱乐休闲一条街、特色烤肉一条街、名优精品一条街和装饰建材一条街等5条特色街,以此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特色发展。
“建筑与文化就像一对姐妹,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建筑可以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的标签。”该县住建局负责人就下步城市发展方向表示,“我们还将‘以文为魂、以绿为脉、以水为韵’,打造具有‘微田园’、生态宜居的新区,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将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炎炎夏日,除了免费开放的县图书馆、文化馆,县城各个社区的活动室、图书室也成了居民休闲纳凉娱乐的好去处。该县先后投入数十万元,为县城12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备了音响、电脑、乐器、图书等,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公园广场、馆所图室、特色街巷等文化硬件设施的大力建设,促进了文化与百姓生活的相互融合。
依托文化场所“送文化”。2013年以来,乐至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县书法、音舞、戏剧、摄影等协会参加“送文化下基层”、“廉政文化进机关”、“广场文艺调演”等系列文艺活动百余场次,举办书画摄影展10场次,城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
“上级送文化,我们自己也要吸收并发展文化。”作为乐至县木兰中老年艺术团的成员,59岁的张文斌女士觉得退休生活“甚是惬意”。
接地气、长灵气、壮底气的文化活动使得县城各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了至少1支业余文化(腰鼓队、文艺队、合唱队等)队伍。这些有着文艺细胞、文艺专长的居民成为了文化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广泛组织带领居民参与文化建设,将文化种子播撒在群众中。
“我县的文化活动在县、乡、村三级联动下,已经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之中。”该县文体广新局负责人介绍道,“就县这一级而言,我们做到了场馆天天开放,每月组织主题活动,季度扎实开展培训,年度组织调演和展演,以此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文化成果,以文化提升幸福指数。”
如今,清晨的灵鹫山公园,数百名健身的市民随着音乐跳着健身操;午后的陈毅广场,帅乡“晚霞们”带上自己的乐器在树荫下一展技艺;傍晚的南湖公园,熙熙攘攘的人群笑着结伴散步;夜幕下的烧烤一条街,三三两两的客人推杯换盏、推心置腹……帅乡群众尽情享受着文化带来的休闲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