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知名县(区)/镇

龙门县:一幅“画卷”记录城市文明蝶变

时间:2017-11-22 10:33:18  来源:南方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林文通 龙新心

2005年,龙门县诞生一幅名为《农民画乡·文化田原》的百米长卷农民画。长卷由20名农民画家共同创作,用了208瓶彩粉,花费3675小时,画长106米、宽0.83米。

这幅凝聚集体智慧创作的画卷,一经展出便大放异彩,荣获上海吉尼斯总部颁发的世界最长的农民画吉尼斯证书,成为龙门农民画经典作品。

2009年,龙门县启动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并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立下了一举夺牌的“军令状”。一幅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的“画作”落下厚重的第一笔。

在街头巷尾认真清扫垃圾的城市美容师、在大马路上驻守维持秩序的交通指路人、在市场内严格疏导摊贩的城市管理者、走出办公室加入巡逻保洁和文明出行行列的单位职工……此后,每一个龙门人的努力和汗水,犹如画纸上片片油彩,开始记录着城市的进步和蝶变。

春华秋实。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龙门县成功捧回全国文明县城奖牌。8年创建征程,36万龙门人勠力同心共同绘就的文明新画卷徐徐展开,呈现在世人面前。

“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的获得来之不易,这是值得载入龙门史册的大事、喜事。”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表示,将把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前进,抓常态、抓长效,总结经验,巩固提升,在全县凝聚起共建共享的文明共识,形成共创共治的生动局面。

构图

惠民底色,为民理念让百姓感受实实在在“民生温度”

2017年,龙门县把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列为年度“三大核心任务”之一。

着眼于创文环境治理需求,龙门县从解决群众要求最迫切、城市发展最急需的问题入手,以绿色化为取向,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巩固提升龙门作为珠三角绿色生态屏障的优势,全面推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

“开展创文,一方面促进城镇提档升级、促进农村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民生,将有利于提升城市价值、塑造城市形象,提升龙门的综合竞争力。”对于创建工作,陈伟良表示,创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抓创建就是抓发展、抓民生,创文提升了城市形象、优化了发展环境、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提振了干部群众和市民百姓的精气神,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高。

为确保这项紧贴民生的工作落到实处,创建工作伊始,龙门县就从领导机构、责任分工、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构建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文明创建“五个一”等制度,即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每周至少有半天时间到现场检查分管范围的文明创建工作,并听取分管部门的文明创建工作汇报;县直部门一把手每周至少半天时间到现场研究检查文明创建工作;各乡镇街道每周要开一次党政班子会专题研究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挂钩县领导每周至少一次到挂钩乡镇督导文明创建工作;每周开一次文明创建工作督导推进会。

秉承“发展为民、创文惠民”理念,近年来,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项项民生工程加速建设。在龙门文明城市创建热潮中,道路更加整洁有序,老旧墙面披上了新衣裳,一座座文化场馆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

笔触

共绘家园,全民创文实现政府市民良性互动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两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工作,它的根在群众,重点在部门联动,核心在常态化,只有建立健全机制,全社会形成合力方能实现目标。

在龙门县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县主要领导带着宣传单张,走进商户和居民家庭,并分别带队以骑行方式对文明创建工作进行督查,对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公益广告宣传栏、背街小巷、城中村等进行仔细沿街检查,每发现不足之处,一一指出并详细登记,还与当地居民、社区、村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了解居民日常生活情况和社区、村委如何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同时,县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区场)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上门入户向辖区范围内的商户、群众广泛派发《文明城市共建共享致市民的一封信》《市民文明手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等相关的创文宣传单张,并耐心听取基层群众对创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民对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持续提升。

今年4月,龙门县组织开展了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社会治安、环境卫生、集贸市场、窗口服务、食品安全、社区管理“八大整治行动”。在3次环境卫生大整治期间,龙门县的领导、干部、职工、各村村“两委”成员以及群众、师生代表走上街头,对县城两河涌垃圾杂草、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垃圾、乱搭乱建进行清理。众人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不怕脏和累的精神感染了周边群众,他们纷纷主动加入到整治活动中来。

“文明创建既是目的,也是过程;既要重硬件,也要重软件;既是惠民利民的举措,也是建设幸福龙门的重要途径。”龙门县委副书记、县长段致辉说,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中,市民焕发出的公民意识、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成为龙门县文明创建工作最大的收获。

造型

拓宽城市骨架,县城品位不断提升

作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县,龙门的颜值担当是名副其实的。自开展全国文明县城创建以来,龙门县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持续发展,而绿色化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通过开展“南粤水更清”“美丽乡村,清水治污”行动和落实《龙门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龙门县将大气污染集中治理作为常态化工作推动,确保空气治理持续改善并保持优良水平。与此同时,还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河涌等整治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综合整治。

为推进县城城市景观改造,龙门县从去年开始抓紧建设北出口广场,建设绿化及休闲设施,广场中间设立寓意“龙的精神、笔墨文龙”的雕塑,弘扬龙门文化,同时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细心的市民还发现,在县城塔山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滨江公园等市民休闲放松的场所里也有雕塑“长”出来,很多市民赞叹:“县城的城市品位大大提升了!”“县城越来越美了!”

“自全县创文工作开展以来,最明显、最直接的成效就是能感受到路面宽敞、干净、整洁、有序。以前商户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的很多,出行十分不便利。现在不一样了,部门整治到位,连走在背街小巷里也觉得十分宽敞。”谈起城市变化,市民伍先生竖起大拇指。

借创建东风,龙门县拓宽了城市骨架,县城东区规划了名校城、医疗保健、新汽车客运站等39宗项目,其中已建成8宗,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逐渐显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门学校落户建设,今年9月已经正式招生开学;县汽车客运站、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和县档案馆、县文化馆、县博物馆、县图书馆等民心工程正如火如荼加快建设中。

接下来,龙门县将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目标,把县城、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和正在推进撤镇建街的平陵连成一体,实现县城扩容提质。未来,龙门县城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城市的骨架进一步拓宽,为全县今后的发展铆足了后劲。

色彩

温暖色调,道德模范掀起社会“争当好人”热潮

“我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龙门县龙城二小,课间休息时间,在一处宣传栏边上,几名学生围在一起观看宣传栏上的内容,争相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知礼仪知荣辱”的社会风气。创建文明城市,给龙门人民带来的不仅是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的改观,更是从更广泛意义上人们表现出来的一种生活状态。

通过文明创建,龙门县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文化广场、艺术雕塑、农民画村及文明示范村,通过贴近民众生活、切合民众心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从而提升龙门县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县推动科学发展、文明建设上新台阶提供有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如今,走在龙门县城,常常可以看到身着红色“龙门志愿者”马甲的志愿者在清扫街道、清理“牛皮癣”;小区里,免费理发、义诊等便民活动时不时就会举办,志愿者主动上门陪空巢老人聊天。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龙门县还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全县涌现了一大批各类道德典型。同时,采用现场交流、先进事迹报告会、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做好重大典型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在全社会掀起了“争当好人、争做好事”的热潮。

当前,龙门县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服务队已达410支,志愿者26391人。这些志愿者坚持每天开展文明出行引导志愿活动,并每月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不断提升民众的文明素质和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经成为龙门的一种风尚。

龙门县还有“中国好人”3人、“广东好人”4人、“惠州好人”46人。越来越多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脱颖而出,程木华、潘海苏、黄子能等“中国好人”的先进事迹也为龙门县文明画卷添上浓重的一笔。

与此同时,龙门县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断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积极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活动,让未成年人看齐道德模范,传承道德品质,提高道德素养,在校园掀起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观察眼

农民画,闪耀文明中国的“龙门元素”

文明,是现代社会的高频词。不过,早在三百年前的清康熙年间,龙门县城就已开始“讲文明”了。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龙门知县萧大成重修城墙,更改明代城门名字时,将南门改为文明门。不只南门改为“文明门”,穿过南门、踏上县城纵向主干道南门街北上县衙,中途会遇到一个街道牌楼——文明坊。

1986年,龙门县在清代路溪义学旧址发掘出一块石碑,经考证该碑刻于清代嘉庆十四年(1809年),标题为“奉龙门县师准给示永禁碑记”,碑身刻有“守王法,以遵要则;敦孝悌,以明人伦”等二十一条乡规。从城门门楼到街道牌坊的名字再到古训乡规,足见古代龙门人对文明的重视。

文明,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底,它不会时移世易,但会因革损益。留于历史的门楼与碑刻,记叙的是对文明的一种期盼。尽管时光流逝数百年,但龙门人追求文明的热忱不减。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如何立足本土文化,用独特的文化涵养城市文明气质?龙门一直在思考。

结合创文工作,龙门县深入挖掘本土民间艺术特色资源,以色彩绚丽、雅俗共赏的农民画为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实、带入生活,达到了价值观、艺术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同时,树立了独具一格的文明城市品牌

龙门农民画积极崇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接地气”、讲出“乡土味”。这一当地特色文化也为龙门县创文增添了斑斓色彩,并始终贯穿其中,成为中国众多文明城市中独有的“龙门元素”,其独具的延展性,令文明城市建设的内涵更加丰满、灵动。

2013年至今,龙门农民画有236幅被中宣部制作成全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19幅列入中宣部“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广告作品元素。今年,创作的第一批18幅感恩主题农民画公益广告又在全国推广。如今全国127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龙门农民画。

以农民画为强有力的抓手,龙门县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将文明建设变为潜移默化的“日常”,将龙门农民画元素融入城镇建设,融入百姓生活,融入校园课堂,达到“润物而不自知”的效果。

2014年12月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开始,龙门县就走在了农民画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上,全面提升城乡文明水平,并借由农民画不断提升美誉度和知名度,成为文明“高地”,龙门县也伴随着农民画“跳出龙门”闻名世界。

如今,《农民画乡·文化田原》百米长卷早已装裱陈列,供人参观,但在文化的引领下,龙门县文明画卷仍在绘制,越来越多的龙门人加入进来,用实际行动为这座城市添上自己的注脚。

城市荣誉

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县城

中国温泉之乡

中国年桔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

全国农机示范县

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

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

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名县

中国最佳温泉养生旅游名县

广东省生态县

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

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县

广东省双拥模范县

广东省旅游特色县

最新信息

  本网讯 翁牛特旗历史悠久,人文响[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翁牛特旗历史悠久,人文响[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