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并揭晓了“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据了解,“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是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民政部的指导下,自2007年起组织研发的一套对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监测和科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已于2011年和2012年相继编制发布了两届,被业界形象地称为“城市爱心GDP”。第三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通过对城市的社会捐赠、志愿服务、慈善组织、经济贡献、政府支持和慈善文化等六个方面29个指标的综合计算分析,对全国294个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2012年至2013年间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排名。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获得了五星级慈善城市的兰州居民,是如何理解和看待“慈善”的呢?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慈善需要“接地气”
近日,在我市举办的一次慈善画展和摄影展览中,家住畅家巷社区的李女士带着7岁的儿子来到现场,她告诉记者,孩子从小在城市长大,没有去过农村和偏远地区。在展览中,当儿子看到贫困山区有个比他大两岁的孩子,睡的是砖头垒起来的“床”时,便感触地告诉李女士,要用自己的零花钱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买两张课桌和五个书包。“我觉得这就是慈善,让孩子从小感受到帮助别人,自己就能够获得快乐。”
马女士是一位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在她的公司里由专门负责企业慈善的部门。她告诉记者,不少人认为企业家做慈善是作秀,她并不这么认为。马女士觉得,企业做慈善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企业的钱来源于社会,理应回馈社会。所以我的企业在做慈善活动时是非常低调的,也没有任何其他目的。”马女士认为,慈善是每个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慈善是让人快乐的事业
从湖北来兰的吕先生几年前因事业失败,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机缘巧合,他被一则支教的公告所吸引,毅然报名参加。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他先后在我省贫困地区以及贵州、云南、四川的山区进行支教。每当谈到这段经历时,他总会说,那两年的生活是他最快乐、最开心的时光。吕先生说,很多人认为他去贫困山区支教是做善事、是一种慈善。但他认为,是那里的孩子在对他做善事,孩子们让他重新认识到了什么叫快乐。“一直以来,不少人都认为山区里的孩子很可怜。其实他们活得简单而单纯,一颗糖、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开心很久,这种容易满足的心态是城市里的孩子和大人们所缺失的。”吕先生说,慈善是让人快乐的事业,这不仅是对被帮助的一方而言,对于帮助别人的人来说也同样如此。“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深化自己的认识,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这都是让帮助别人的人获益的地方。所以我的口号就是‘我慈善,我快乐’。”
“慈善”反映我市社会状态
我市许多社会、历史、经济学家认为,兰州能够获得“五星级慈善城市”表明兰州的社会状态是很好的。大家一致认为,“慈”是仁慈、善良,衣食足而知礼仪,这就是慈善。慈善之事人人可做,日行一善者与“以行善为业”的人在品行上是不分高下的。老百姓的慈善应该始于家庭,尊长爱幼、助人为乐,都是慈善。而对于慈善家而言,因为他们社会化程度高,在做慈善时,可弱化一些利己行为,而将利他行为作为最终价值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