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古称绛州,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1300多年历史,自古就享有“水旱码头,交通枢纽”“七十二行样样俱全”“天下钱铸有其三”之称。新绛位于山西西南,运城北部,吕梁山南端,为晋、陕、豫三省区交汇之地,历来在政治、文化、经济方面居于重要地位。在这片古绛大地上,有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绛州木版年画的生产有其深厚的历史、社会根源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现存最早的木版年画,始于北宋年间《佛说北斗七星经》,绛州郭下宋守真刊印的刻本成为海内外之孤本,有着极高的研究考察价值,该刻本被称为我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清光绪33年,在今属内蒙古的黑水城旧址,俄国人柯兹洛夫发现我国现存宋金时代木版画上刻“平水徐家印”的《四美图》,这幅印在通俗话本上的民间书籍卷首画,刻有“平阳姬家雕印”,金兴定二年(1218年)绛州升为晋安府,兴定三年又辖置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等八县。“平水徐家”当属古绛州辖地。当时绛州为晋南商贸,文化中心,由于明代推崇“益人伦,厚风俗”“敬礼百神”,使民间木版年画畅行一时。出现了绛州木版年画的生产户、销售木版年画的经销商。
解放前,在绛州城繁忙的大街上,标有年画的店铺,如天福成、益盛成、茂盛画店,景记纸局,光前堂印局,永宁堡等,其木版年画每年要印刷数十万,行销华北、西北十多个省市,特别是过旧历年,人们购买绛州木版年画,使其成了洛阳纸贵,一画难求。
从2009年开始,新绛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开展系列田野调查工作传承文化。雕刻历史,穿越千古时空,绛州木版年画除了带给人们温暖与吉祥的记忆,它依然执着地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仰一一镌刻,亘古不变。
绛州出产的澄泥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砚”之一。顾名思义,澄泥砚为泥所制,而且是烧制,而“四大名砚”中的其它三种均为石砚。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历史悠久,当时曾被列为“贡砚澄泥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到清代(公元1644~1911年)时其制作工艺就已失传。随着澄泥砚制作方法的失传,绛州澄泥砚的生产出现了近三百年的断档;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绛州澄泥砚才重新在砚海中展露新姿,重新成为古城绛州的一大地方特产。
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澄泥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今日所见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
绛州澄泥砚的制作需经过几十道工序。首先,将采掘来的河泥放置在一个绢制的箩中过滤,吊挂于汾河中,河水中裹带的泥沙流入绢袋中,经第一层绢袋过滤后,沉入第二层绢袋的细泥即是澄泥——制砚的原料。再将滤制出的澄泥放置一年以上的时间,历经冬夏以去其燥性才能使用。绛州澄泥砚研制所烧制的仿古石砚,不论在重量上、视觉上、手感上都与石质无异,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在造型艺术上,澄泥砚也别具一格。它十分注重图案和造型,雕刻形式多样,色泽典雅秀丽,显得极为古朴大方。
与很多传统工艺一样,作为中国传统雕漆工艺之一的绛州云雕漆器工艺,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新绛作为云雕漆器的发展重地,曾经有十多家漆器作坊和县工艺美术厂,从业者达上千人。而现在该地仅有一两家掌握传统技法的漆器厂家和为数不多艺人。
云雕,亦称剔犀,是雕漆工艺的一种。因其图案多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组成,故称“云雕”。绛州云雕在嘉靖年间由名匠张凡娃精心研制,创造了具有我国北方特色的云雕漆器。其工艺景致美观,瑰丽动人,不但被皇室视为佳品而陈列,而且远销日本及东南亚等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作为中国漆器文化遗产中颇为珍贵的一个种类,云雕工艺始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达到第一个鼎盛时期。云雕漆器主要供宫廷使用,民间极为少见。清朝末年,皇室衰败,战乱频发,宫廷艺人组织纷纷解散,流落民间。而当时的绛州正处于工商业的兴盛期,享有“南绛北代”的美称,并被誉为七十二行城,城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在此背景下,宫廷云雕艺人纷纷汇聚于此,重操旧业。在清末民初,至上世纪30年代初,当地已有王思恭、赵普元、薛仙基、王小虎等12家漆器作坊。
由于云雕漆器是采取漆、画、雕相结合的综合工艺技法,以制作精巧,造工卓异取胜。首先在做好的木胎上涂上朱、黑颜色的漆层,相间堆起,一般要漆70至80道,最多可达百道以上,然后用利刀剔刻出图案云纹。剔刻斜刀深约5毫米,刀口上宽下窄,从刀口上显露出不同颜色和层次的花纹,看上去宛如各种形态的彩云,别有韵味。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使云雕漆器成为著名的工艺珍品。更因其工艺考究繁杂,制作周期长达数月或一两年之久,加之现代工艺品的冲击,使得这一有着千年传统,且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传统纯手工技艺,将面临失传的严峻考验。
除此之外,新绛的剪纸、花馍等都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代表。新绛的民俗文化在这片充满古韵的大地上被代代传承,不断创新,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