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观潮:前沿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名城

广州:城市文化发展的“根”和“魂”

时间:2014-10-22 08:33:26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陈建华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也是中外文化交融交汇之地,文化资源底蕴丰厚,文献典籍众多。但很多古籍由于年代久远,遭受水火摧残,老化破损严重。为系统梳理珍贵历史文化资源,汲取南粤大地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推动今天的广州城市文化建设,再生性保护古籍刻不容缓。广东省文化厅、广州市委宣传部从2005年开始编纂的《广州大典》,就是一套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广州文献典籍、传播广州历史文化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

  3500余种文献揭示广州历史文化

  广东在历史上曾有两次整理文献的高潮,分别是清代中叶阮元的学海堂时期和清末张之洞的广雅书局时期。在广雅书局之后的百余年,广州没有出现更大规模的文献编撰与书籍刊印。《广州大典》收录的文献来自海内外近百家图书馆和文献收藏单位,系统地收录了1911年以前有关广州的著作、广州人的著作和广州版丛书3500余种,著者近2000位,分经、史、子、集、丛五部,共编成540余册。入选文献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数量之浩大,远远超过学海堂和广雅书局刻书总量,许多文献长期藏在深闺难得一见,而大典的整理编纂,使得一大批长期被束之高阁的文献展露真容。

  已出版的广州大典版《广雅丛书》,增加了附录《广雅翰墨》,收录了王贵忱先生珍藏的张之洞手稿,这些手稿首次对社会公布,弥足珍贵。史部杂史类收载《夷氛纪略》《鸦片事略》《烟海庚辛录》《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红巾军新会围城记》《粤氛纪事》等一批稿钞本,为研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广州政治军事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大量广东咨议局的档案报告,是晚清立宪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子部农家类收录的番禺赵古农撰《龙眼谱》《槟榔谱》《烟经》是古代岭南关于这些作物的唯一专谱。这些文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献价值大,对地方学术文化研究裨益甚多。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广州文献典籍,是广州寻找自身历史渊源、厘清自身发展脉络,更好地走向未来的“根”和“魂”。《广州大典》编纂完成后,相当于把广东历史上的文献典籍整理了70%。

  十年辛苦不寻常

  历经十年艰苦磨砺,《广州大典》将于2015年全部出版。为确保大典编纂出版工作的严谨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该书编纂委员会开展了全国出版界大型古籍图书影印编印情况调研,组织力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大型影印古籍开展大量调查,还发动社科界的力量,开展书目研究和文献普查,广泛搜集海内外的书目线索。与此同时,还启动了广东文献普查,对以粤人著述、寓贤与广东有关的著述、粤版图书、前人整理成册(或辑)的广东史料为对象,以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广东为地理范围,以古代到20世纪中叶(1949年)为时间范围的文献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研究。

  底本征集是《广州大典》编纂中最为困难的关键工作。十年来,通过多方努力,《广州大典》共征集到国内外77家图书馆4456种底本(包括木鱼书)。其中,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558种,中山大学图书馆246种,内地其他54家图书馆2450种,港澳地区3家图书馆27种,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外18家图书馆及私人藏书家珍藏175种。

  除了出版纸质书,我们还依托广州图书馆,推进《广州大典》数字资源库建设,研发大典全文数据库,建立集文本、图片、声像为一体,提供网络信息查询、共享、交换功能的数字化特色文献信息数据库,使广大读者能通过网络平台浏览和欣赏广州珍稀古籍文献,提高《广州大典》的使用频率和效率。

  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往往浓缩在其所在地域的文献典籍中。相信,随着各地政府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文献资源的整理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更加发扬光大,永久照鉴!(本文摘编自作者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最新信息

  拥有世界上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详细]

推荐信息

  拥有世界上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