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观潮:前沿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景德镇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述

时间:2015-04-03 15:33:05  来源:景德镇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

半掩的木门内,一位泥工站在铁架子上忙着砌墙,另外一名工人则在下方观察墙边的细线,察看墙面是否垂于地面,不远处还有一名工人正忙着搬运瓦片……近日,记者来到彭家弄老街区,这里机器的轰鸣声和施工人员作业声此起彼伏,彭家弄综合利用项目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为了让瓷都薪火旺起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将文化遗产保护放到重要位置,不断探索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形成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国家文物局和文物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全面启动大遗址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积极力量。早在2003 年,我市便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首个新成立文物局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县(市、区)相继成立文物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有专门的文物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同时,我市公安、工商、海关、城建、规划和其他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依法履行保护文物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此外,我市建立健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档案,将文物保护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市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新局面。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初步建立了文物保护的制度体系,颁布了《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并先后编制了《景德镇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御窑遗址保护规划》、《湖田窑古瓷窑址保护规划》和《高岭瓷土矿遗址保护规划》。《御窑厂遗址保护规划》、《湖田窑遗址保护规划》先后获国家文物局批准通过;编制了《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启动了《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并将上述专项规划纳入了我市城市总体规划。

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我市近年来共实施10 多起较大规模的拆迁项目,对叠压在遗址上的现代建筑物进行了拆除,完成了保护工程11 项,并先期启动了御窑回廊围墙项目、北麓考古发掘遗址保护大棚建设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各级文保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修缮与整治为重点,争取到国家及江西省近1 亿元专项经费,用于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的抢险修缮和遗址的保护。多年来,我市先后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御窑厂遗址”、“祥集弄明代民宅”、“湖田古瓷窑遗址”,省文物保护单位“玉华堂”、“五股祠堂”、“浮梁旧县衙”、“红塔”,市文物保护单位“英溪祠堂”等进行了修缮和整治,维修恢复了一批老店铺、古码头、古里弄、古会馆、古戏台和老建筑、风貌建筑、文物建筑,利用老国有瓷厂的厂房“老壶装新酒”,建设了示范性陶瓷文化创意基地。2014 年,景德镇御窑厂作为我国唯一一处能全面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这是我市在文化保护利用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同年,我市成功筹办了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并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荣获“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标志着千年瓷都又获得了一张世界级“名片”。

景德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镇,历史遗留的瓷土釉矿、作坊窑房、窑砖里弄随处可见。为了掌握文物基本情况,我市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文物普查,摸清并掌握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据初步统计,景德镇瓷业文化大遗址片区规模约20.87平方公里;截至2014 年底,全市不可移动文物770 处,其中古遗址81 处,古墓葬9 处,古建筑476 处,石窟石刻16 处,近现代重要史迹188 处。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3 处(国保9 处、省保7 处、市保110 处、县保117 处);国有博物馆6 家、民办博物馆13家。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 处、历史文化名村2 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 处。

目前, 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 彭家上弄老街区改造、明清窑作群保护开发等工作初见成效。未来, 我市还将继续做好以御窑厂遗址为核心的景德镇千年瓷文化保护与挖掘工作, 编制老城区保护利用规划和“ 三旧” 改造提升五年规划, 完成老街区房屋修缮、落马桥“三红一光”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修复一批古窑业遗址,建设明清窑作群陶瓷文化遗存展示馆, 陶溪川项目核心区建成开园,努力将老城区建成一个大的、活的博物馆。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利用老窑址、老厂房、老街区,大力发展以陶瓷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让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在融合中得到完整的传承, 赋予这座千年古镇新的“形”“实”“魂”,让文化遗产留得住、活起来、传下去。

最新信息

  2015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开幕式[详细]

推荐信息

  2015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开幕式[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