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名城

深圳:保护历史文物,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时间:2017-04-10 15:10:55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

在深圳这样一个地处岭南的移民城市,依然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根据文物普查,目前深圳现存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共有1116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可移动文物35355件(套)。

这些文物是深圳最值得珍重的文化遗存,蕴藏的文化内涵是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它们还是文化交流的“天然使者”,有利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多年来,深圳文物工作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各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成效显著。通过不懈地历史文物保护,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深圳虽非文物大市,但一直努力争创文物工作强市,全社会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共识逐步形成,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也逐步形成。从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公共美术馆及博物馆,到围绕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文物产品、文物旅游等创新产业与非遗生产性保护等适宜产业,深圳多举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文物资源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彰显了无穷魅力与更大价值,不仅推动着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而且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保护文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文物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从去年到现在,国务院、省政府分别组织召开了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对新时期文物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推动文物事业新发展的大格局和大环境也渐成蔚然之势。深圳亦将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全力开拓文物工作的新局面。

据了解,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正在组织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我市文物工作的工作措施,努力推动文物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将于近期报市政府印发实施。

不可移动文物: 深圳历史变迁的载体

这里有珠江口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咸头岭遗址,这里有华南最大的商时期墓葬群之一——屋背岭遗址;这里有我国东南沿海现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军事所城——大鹏所城;这里有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客家围屋——鹤湖新居、大万世居、茂盛世居、龙田世居……深圳的历史,从此可见一斑。

在深圳现存具有保存价值的1116处不可移动文物当中,有古遗址、古墓葬150多处、古建筑560多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360多处。

可以说,深圳文物以“特色”见长。这里地处岭南,历史上远离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文物遗存相对不及中原地区丰富;但从另一方面看,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各种文化并存,文物遗存类型多样,内涵较丰富,特色较鲜明。特别是以“移民文化”为特色的客家文化遗存,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文化,是深圳历史文化的最大亮点。

目前,深圳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区、街道、社区六级文物保护格局。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1处;国有博物馆16家,非国有博物馆30家。其中2001年成功申报大鹏所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大鹏所城所在地鹏城村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可移动文物:深圳城市文化的体现

这里有首次发现的汉末三国早期佛像镜,作为目前海内外博物馆藏唯一采用西王母龙虎座的早期佛像镜,为研究早期佛教艺术传播与汉民族文化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这里有宋金时期具有典型时代气息的杂剧乐舞砖雕,展现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特征,特别是两件金代乘狮童子飞仙,题材罕见,线条流畅,动感极强,具有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堪称宋金砖雕中的极品;这里还有颇具价值的明清铜佛道造像,它们质地精良,艺术性高,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展示教育价值……深圳城市文化的兼容并蓄由此可见。

2013年8月,深圳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市、区普查办和市、区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配合和努力下,成果显著,通过了省普查办的验收。

据统计,深圳博物馆、深圳图书馆等20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在普查数据平台登录的藏品总数为35355件(套),囊括了此次普查的所有的35个藏品类别,其中陶瓷、书画和钱币的数量较多。深圳博物馆、深圳古生物博物馆、深圳南头古城博物馆、深圳宝安区劳务工博物馆等博物馆行业单位藏品,占全部藏品总数的91.3%。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图书馆等非博物馆行业系统单位藏品,占全部藏品总数的8.7%。

据了解,这些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都有着相对完善的文物藏品管理制度,固定、专用的文物库房,库房保管、安防设备和专人专责进行日常管理等,并经常利用藏品举办展览和研讨会,较好地发挥了文物藏品的作用。

此次文物普查也揭示了深圳可移动文物的征集与保护特色。以深圳博物馆为例,深圳博物馆文物征集渠道畅通,来源十分多元,文物征集收藏工作取得相当大的成果,除深圳本地考古发掘文物和征集的改革开放文物外,包括国家文物交流中心拨交、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移交、深圳公安局移交、深圳海关缉私移交、社会捐赠以及陕西、河南、青海等文博单位调拨等诸多方式,基本形成了当前博物馆的收藏体系,充分显示了深圳当时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田的优越性。在古陶瓷、先秦青铜器、改革开放文物等方面,深圳博物馆的收藏都位列广东省前列。

通过普查,一方面使国有可移动文物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依据,为今后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普查宣传,文物重要性的共识逐渐形成,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意识大大提高。今后,深圳还将通过举办展览、加强交流等,不断提高可移动文物的利用率,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最新信息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了江西省人民[详细]

推荐信息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了江西省人民[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