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名城

滁州:强化文化保护利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时间:2021-03-03 11:24:56  来源:滁州日报  作者:李志情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滁州市文物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287处,其中国保6处、省保34处、市县保96处;可移动文物1806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6件(套)。

聚焦聚力,不断夯实文物保护根基

近年来,滁州市文旅部门以专项保护规划引领文物保护工作,将文物保护纳入全市控规,实现了与城乡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的“多规合一”。编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项规划3个,半塔保卫战旧址等2个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准。2017年,滁州市开展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全市有24处历史遗存获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滁州市在第八批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中,成功获批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新增数相当于前58年之和。

近年来,滁州市不断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这一基础性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和适度利用。完成国保单位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抢救保护工程、半塔保卫战旧址维修工程,完成上水关·下水关·广惠桥、天长市图书馆旧址等省级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和定远藕塘烈士陵园提升工程,完成吴棠故居、章益故居、三元桥等市级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工程。2017年底,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公园成功获得国家文物局授牌,成为我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大遗址公园。依据获批规划,滁州市先后谋划了午门城台抢救性维修保护、午门须弥座浮雕保护等10个文物保护项目,累计投入资金约9.21亿元。

2019年1月,北大街、金刚巷、遵阳街被列为省历史文化街区,同年2月,滁州市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滁州市第二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稳扎稳打,不断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经过多年努力,各级党委、政府对文物工作特别是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敬畏之心不断增强,“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逐步树立。

与此同时,市文物、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联合机制,全面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整改等工作。2020年已申报无梁殿、琅琊寺等“三防”工程6项,文物安全的硬件设施得以不断加强。近年来,全市文博场馆及文物保护单位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建立文物安全巡查制度,严厉查处文物领域的违法违规案件。近年来,市文旅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开展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先后督办了琅琊寺违建、老城区石刻倒卖等案件;立案侦察全椒梅花垄古墓群盗墓案、定远小双墩汉墓盗墓案,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0余人,追缴文物数十件(套)。

应势顺势,不断彰显文化名城底蕴

据介绍,滁州市现有已注册登记博物馆(纪念馆)14家,实现了每30万人就有一处博物馆的目标。每年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特色宣传活动,开展文博进校园、进军营、进农村等活动。据统计,2019年,全市博物馆共举办展览活动100余项,开展社会教育活动60余次,参观总人数达2600万人次,走进博物馆日益成为市民群众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滁州市文旅部门积极探索“文物+旅游”新模式,吴敬梓故居、吴棠故居等已辟建为文博场馆和文化旅游场馆,并纳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旅游线路,在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

最新信息

  本网讯 行走于乌鲁木齐最繁华地段[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行走于乌鲁木齐最繁华地段[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