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60周年,伊宁市实施的城市惠民提升工程将民族文化融入街区改造中,诸多主街道楼体上,独具韵味的哈萨克族图案、维吾尔族图案装饰遍布其间,大街小巷全力打造城市多元文化形象,凸显浓郁的民族文化风味。
建筑风貌最能反映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并体现一座城市的品位。如何把热情、大方、淳朴的民风民俗更好地融入城市改造,打出地域特色名片?7月17日,记者采访了伊宁市住建局、规划局等部门,了解到职能部门探索用民族文化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在城市改造中保护发展民族文化的情况。
“突出民族地域特色,恢复伊宁记忆”是伊宁市城市惠民提升工程中重点打造4个特色街区的主题,用简欧式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及现代风格等特色来展示“花城”的多元文化。
伊宁市第一中学是一所以哈萨克语教学为主的学校,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学校附近集中居住着很多哈萨克族居民,具有浓郁的哈萨克族风情。附近的阿合买提江路建筑立面改造被伊宁市确立为哈萨克族文化风格,以这座学校为中心,半径200多米范围内的16栋住宅小区、部分公共建筑和办公楼等都需要统一装饰。
就哈萨克族文化装饰图案而言,有动物纹饰、漩涡纹、花草纹等。将这些寓意深刻的图案用于城市建筑改造,其中有很大的学问。
“注重建筑各部分的设计与处理,既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还要彰显文化、体现特色,要把建筑立面改造成伊宁市的建筑文化工程,展示首府的历史文化。”伊宁市住建局总工办副总工伊力哈木说,这些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由新疆大学设计院完成,整整用了两个月时间。
站在伊宁市人民公园附近,伊力哈木指着一栋多层的楼顶介绍,楼顶的中部原来是拱圆的,现在加上了尖角,如羊角一般,楼中每层的中间部分则是十字相交的图案,象征着毡房的骨架,楼房的最底部代表毡房四周下垂的穗子图案。记者抬头望去,只见沿街的这座多层住宅已贴好用苯板裁制的各类图形,几组熟悉的羊角图案已牢牢地粘贴在墙面上,下一步是刷乳胶漆。伊力哈木告诉记者,按照设计要求,整个楼体的底色是乳白色,各个楼层间的图案要刷咖啡色,而楼层最高层的菱角图案则该刷上蓝色。“施工中,只有乳白色乳胶漆是大面积喷上去的,而咖啡色和蓝色则需要人工用刷子刷上去。”伊力哈木说。
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工期短,这是首府第一次实施这么大的改造工程,目标是街区立面风格和颜色相对统一,整座城市建筑风貌能够反映伊宁市是一座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汇的城市,同时,也为将其建设成国际旅游城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好基础。
“4个城市特色街区恢复过去‘苹果城’、‘花城’特色,形成不同民族的民俗风貌街区,提升街区内景观特色。”伊力哈木介绍说,除阿合买提江路外,新华东路的后滩湿地公园,市委、政府附近的苹果公园和六星街均各有特色。
伊宁市老城区城市改造方案从老城区惠民工程、棚户区改造富民工程、老城区提升改造工程和城市管理与创新4个方面着手进行,确定了10条街、4个特色街区、4个城市出入口,其中重点进行4个街道整治。“整治街道是以建筑的提升改造为主,提升交通通行能力,完善便民设施和恢复城市‘记忆’,达到一街一景的效果。”伊宁市规划局副总工高士林介绍,主要街道有飞机场路、解放路、国道218线和斯大林路。
走在宽敞、整洁的飞机场路上,这条长3.3公里的迎宾大道有永久性建筑73栋、一定规模的居住小区6个。伊宁市对这条路的改造定位是恢复伊宁历史记忆,重点整治方向是通过对建筑的改造与粉刷,打造特色风貌街区。“过去,这条路上有很多简欧式、俄式建筑,恢复原样,可以很好地体现原欧式特色风貌。”高士林说,街道改造后,这条标志性道路不但要提升绿地和水系景观,还要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停车、交通通行能力。
四条街,四种景,四种风格。“在现有的基础上,一要展示这些街道的特色,二要提升街道的服务功能。”斯大林路定位是城市公共服务、金融办公、商业、居住一体化综合街道功能,建筑风格以伊宁现代地域风格与简欧风格相结合;解放路的定位是综合商业服务风貌区,今年重点整治任务是沿街建筑清洗,对重要节点进行提升改造;国道218线的定位是提升旅游城市对外形象,打造标志性交通景观大道。
有街就有入口,作为伊宁市的4个入口处,东站、伊犁河大桥、伊犁河特大桥和巴彦岱镇的铁路桥均各有特色,东站设计的是一头牛的雕塑,体现“黄牛精神”;铁路桥是一群马的雕塑,展示“天马精神”。伊犁河大桥、伊犁河特大桥处在桥头堡、交通枢纽的位置,要使出入口畅通、整洁,充分展示城市的美好形象。
高士林解释,这4个入口的设计主题是以提升绿化品质和交通通行能力来提升城市形象。
伊犁是古代西域和近代新疆政治舞台的中心地带,哈萨克、维吾尔、汉、锡伯等民族相继成为伊犁世居民族。多年来,各族人民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共同抵御外侮,建设自己的家园,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交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浓郁鲜明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如今,作为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和天山北坡经济带西部中心城市,伊宁市定会再度为世人所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