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温州发展极其困难的一年。”18日上午9时,在温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温州市长陈金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不过,即便发展困难,温州还是实现了逆袭,2013年GDP同比增长7.7%,该市经济企稳回升。
2012年温州市多项经济指标名落孙山,其中GDP、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增幅位居浙江倒数第一,处于“垫底”状况。而多年来,温州长期位居浙江省前三甲。
改变现状,赶超发展,无疑是温州2013年的重要任务。
陈金彪表示,2013年温州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工业生产、限上消费、外贸出口等主要指标逐步回升,实现工业增长值1768亿元,增长7.6%;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9%;第三产业增势良好,网络零售额增长108.3%,旅游总收入增长20.2%。
这一年,温州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工业投资606亿元,增长29%;实现“三招一优”,推动温商组团回归,实现到位内资410亿元,增长94%;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25.9%。
这一年,温州着力加强城乡建设。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基本完成,组团城市建设整体推进;“三改一拆”工作走在浙江省前列;实施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成为全国首批移动4G正式商用城市;美丽浙南水乡建设拉开序幕。
这一年,温州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五大国家级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逐步构建;第二批300所民办学校改革试点全面展开;19个社会力量办医项目可新增床位7000张;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实效等。
这一年,温州还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该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30.8亿元,增长11.8%,年度十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这一年,着力优化政府服务也是温州的一大工作重点。当地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企解万难”行动;坚持“政银企法”联动;系统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机构和招投标制度改革;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万人评议机关中层和基层站所”活动;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
“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了严峻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温州市长陈金彪介绍,去年温州市经济企稳回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4亿元,同比增长7.7%。
而这一成绩自然离不开“温州模式”。
在过去两年里,“垫底”的温州一度被外界唱衰,连曾备受好评的“温州模式”也受到了各方质疑。
不过,在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浙江省省长李强参加温州代表团审议时就为“温州模式”正名了。他认为,温州精神不能丢,这是温州的生命和灵魂。改革开放30多年风风雨雨,每次温州都是成功突围,突围的背后就是靠温州人。
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温州市长陈金彪也都一再驳斥“温州模式”过时一说。
陈一新认为,温州最引人注目的是创立了温州模式。
“要判定温州模式是否过时,就要认识什么是温州模式。”陈一新分析,温州模式最本质的一点,就是充分利用民力、民资发展民营经济。它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模式。
陈金彪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更是指出,不因眼前的困难而气馁,不为外界的议论而迷惘,坚定对“温州模式”的自信。
陈金彪说,2014年是温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赶超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的工作要求还是要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并围绕“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十大举措”,切实抓好“三十项发展重点”和“四十项改革目标”,力争2014年经济增速跟上浙江省的发展步伐,力争重点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