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协全会期间举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专题会议,14位委员围绕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麟,副市长赵雯、翁铁慧出席会议,市政协副主席方惠萍主持。
“文化软实力是精气神”
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不是GDP,而是精气神。”俞亮鑫委员直言,文化软实力是一流的团队、创造力、文化环境。“新民晚报、东方卫视曾经都是代表上海文化影响力的品牌,但现在影响力大不如前了。”
十一届市政协委员毛时安对此深有同感,他直言,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个普遍浮躁的年代,很多问题我们说得很多,研究得却很少。我们在指责雾霾治理不力时,是否想过自己在生活中也制造了大量的雾霾;我们国家是当前世界大国中少有的只提钱不提价值观的地方;我们的艺术作品长期以来都在输出负面价值,我们塑造的都是发家致富的“英雄”,对于人性正面的价值观却少有提及。
“什么是文化软实力?那是思想的能力;我们为何需要文化,那是因为文化才能改造人们的心灵。”毛时安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三个缺”影响文化软实力
如何发展文化,定位很重要。俞亮鑫委员反思现今文化发展中的种种误差:上海曾经有过“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现在已人去楼空,什么也没有留下,所以“只搭平台是不够的”;上海有不少令人骄傲的建筑,但名家大师、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已所剩无几,“正是因为不重视人才,才最终导致了人才流失”;由于重视投资忽视创作,虽然上海参与投资了多部影视剧,也得了不少奖,如《亮剑》、《悬崖》等,但核心创作力量却不在上海。
王丽萍委员则谈了她所认为的影响文化软实力的“三个缺”:缺少文化资源的整合;缺少对文化界人士的尊重;缺少对文化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变“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增加文化软实力应软硬兼施。”肖沪卫委员坦言目前文化软实力存在多种的问题:财政投入少;上海的图书馆每百万人才20座,还未到50座的标准;上海方言和地方戏曲面临失传急需保护……他建议,加大财政投入,相比文化产业,政府更应关注文化事业,需加大对文化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满足各方面文化需求,“要变‘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谢毓敏委员认为,目前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比例还较低。比如百余家博物馆中,近四分之三为政府力量运营。她建议,降低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土地、税赋等成本,并通过增加企业赞助、慈善机构扶持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运营和服务。
座谈会上,吴建中、韩生、张峰、沈富麟、程霄玉、陈妍音、关栋天、江海洋、强荧等委员还就城市雕塑的管理归属、电影产业发展、赛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