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建设

文昌:修炼“文化内功”,提升城市内涵和形象

时间:2018-04-11 10:16:52  来源:海南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李佳飞 黄良策

  海南故事

  4月1日,以“共叙故乡情·同圆中国梦”为主题的2018年第七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在文昌开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昌籍侨胞、36家海外社团的侨界代表、14名国内社团领袖代表、30多家国内的企业和商会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文昌人的盛大节日。专题文艺演出、侨乡华人嘉年华、“球跃侨乡”排球嘉年华……丰富的活动,不仅让人感受到文昌人的热情,更展现出文昌文化之乡的魅力。

  一座城市的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彰显出一地风土人情。近年来,文昌市在文化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大大提升了这座城市的内涵和形象,在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下,文昌市用不断加强的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和服务,以及大力推进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不断修炼“文化内功”,在提升影响力的同时,也给科技航天城“金字招牌”烙上了独特的文化烙印。

文昌潭牛镇大庙村。 本报记者 袁琛 摄
文昌潭牛镇大庙村 袁琛/摄

  文化之乡底蕴深厚

  文昌历史悠久,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县,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因当地多产紫贝,境内有一处山岭命名为紫贝岭,县衙又设址于紫贝岭上,因而得名紫贝县。

  文昌人尊师重教,历史上人才辈出。明代先后涌现了与海瑞、邱浚并称于朝“一鼎三足”的邢宥。近代宋耀如及他的女儿宋氏三姐妹,共和国十大将军之一的张云逸大将等名人。

  现存的文昌学宫(文昌孔庙)、溪北书院以及文昌中学的前身蔚文书院,是文昌人才的摇篮,见证了“一里三进士,七里八举人”的光荣。

  在文昌市孔子学会会长林尤潮看来,通过儒学讲座有的放矢地向青少年和成年人传授传统文化精髓,不仅在于传播,更在于继承。“文昌既是海南三大古邑之一,也是知名的文化之乡,上千年的文化积累,造就了文昌独有的文化气息。”林尤潮说,正是这样的氛围,让文昌成为文人辈出、能人涌现的热土。

  作为省内首创的孔子学堂,文昌孔子学堂自创办以来就一直秉承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努力弘扬儒家传统文化,推广国学文化教育。

  政府先后投入2600万元用于修缮孔庙并加以保护,不仅使得孔庙及其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也让其文化内涵得以提升、影响力明显扩大。

  如果说,孔庙是文昌文化的精神核心,那散布在文昌各处的文物遗址,就是见证文昌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据了解,文昌市通过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发现遗存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单位共354处,其中铺前镇和十八行村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而文昌学宫、斗柄塔、韩家宅等3处则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侵华日军营房、欧村林家宅、东路约亭等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侨乡侨民心系桑梓

  行走在美丽的文昌中学校园里,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布合理有序,校园宽广平坦,道路笔直通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有老师勤教的身影,有学生朗朗的书声。

  文昌中学从办学之初至今,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各界、海外乡亲、港澳台胞捐赠款额达8000多万元。校园里的许多建筑物或以捐助者本人或以其先辈命名。

  据悉,作为著名的侨乡,文昌市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约120多万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聚居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海外文昌人素来爱国爱乡,无论身居何邦,总是心系桑梓,积极参与和支持家乡的各项事业建设。

  教育方面,有人说,文昌能成为文化先进市,人才辈出,与海外乡亲鼎力捐资兴教助学分不开。1938年,当时的文昌县716所中小学,得到华侨资助的占80%。1584名乡侨捐助银圆244557元,建校面积达13615平方米。据统计,1987年~2017年,全市海外乡亲、港澳台同胞捐资办学近4亿元。新建扩建的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师生宿舍楼500多幢。同时还捐建校门、围墙、校道、凉亭、花坛、草坪等,添置各种教学仪器设备。

  医疗卫生方面,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慷慨解囊,资助办医。据统计,有1800多人次捐资4700万元,相继在28所医院(卫生院)建起门诊、妇产、留医、宿舍等楼房31幢,大大改善了文昌的医疗环境,方便群众防病治病。同时,还给部分医院赠送了一批救护车、先进医疗仪器设备;给4所医院捐款81万元设立医疗基金会,用以增添设备和减免贫困病人医疗费用等。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近5亿元,在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铸起了一座座丰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在侨乡传为佳话。

  多点发力练就软实力

  溪流潺潺,古树林立,在乡愁味道浓郁的葫芦村里,摇曳的椰子树林间墨香四溢。葫芦村是文昌市东路镇老牌的美丽乡村旅游景点之一。

  “村庄环境好,特色鲜明,如今又增添了文化元素,很吸引内地的游客,客人们来了之后,纷纷感叹海南的乡村真不错。”文昌市书法协会主席陈其吉说,文化为美丽乡村注入灵魂,发展后劲更足。

  近年来,文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持续开展文艺下乡、送戏下乡、电影下乡、图书下乡等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免费举办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太极拳等艺术培训,举办各类展览,并在此基础上,扶持了现有的6家琼剧团(队)发展壮大。

  值得一提的是,文昌市琼剧团这几年重新组建了起来,这个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排练以现代琼剧“时装戏”为主的团体,再一次肩负起了繁荣地方文化的责任,并用琼剧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非遗保护方面,文昌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普查了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木偶戏(文昌公仔戏)”“南海航道更路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昌盅盘舞、文昌椰雕、文昌鸡养殖与烹调技艺等入选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昌市还针对本地极具特色的歌谣、曲目、戏剧展开了抢救性采录,整理出《三江考才》《书楼投情》《三孝贤》《兄弟情》《仙姬赐福》《五代拜寿》《乞丐状》等11部经典原始剧本,使之得以继续活跃在文昌市大大小小的舞台上。

  此外,作为排球之乡,文昌每年还会开展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类型体育赛事,举办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总决赛,引进国内劲旅八一男排将主场设在文昌,极大推动了文昌市的体育产业发展。

  近年来,文昌市通过不断加大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投入,推动着文化之乡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发展,用深厚文化底蕴炼就的软实力,正让这座新兴航天城的文化根基越来越牢固。

最新信息

  近年来,海口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详细]

推荐信息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