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建设

温州:改变城市气质,打造四大“文化爆款”

时间:2018-09-19 14:29:38  来源:温州网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温婉

  以前提及温州,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一定与“商业”二字有关。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温州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温州模式”,成就了一部生动的创业创新史。而如今的温州,已被赋予更多新的文化内涵,探索出值得借鉴、复制的“温州经验”,实现从“商业之城”到“书香之城”的文艺转型。

  9月17至18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暨“勇当探路者续写创新史”全国网络媒体探访团走进温州,感受本土“文化爆款”魅力,探索城市文化基因。

 

  爆款一:“城市书房”

  点亮阅读之灯,风靡全国

  在很多人进入梦乡的时候,温州“城市书房”的灯还亮着。无人值守,24小时全天候开放,面向所有人群免费借阅······温州从2014年4月办起第一家“城市书房”,便击中了都市人精神生活的“痛点”,唤醒了沉睡已久的“阅读因子”。如今已有52家设计风格各异的“城市书房”嵌入城市的很多角落,在主城区,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一方阅读空间。

  在“城市书房”,市民只需凭市民卡或借阅卡就能实现办证、借阅、还书等全自助服务,小小书本在“书房”间实现通借通还。图书种类则由市图书馆每周定期调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城市书房”服务读者达500多万人次,外借图书280多万册。有8支社会志愿者团队近200人与城市书房建立了长期服务机制。

  “城市书房”的建立,也积攒了温州又一项成功经验——政府从“办文化”转为“管文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在选址布局阶段,城市书房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符合条件的企业、社区、社会团体申报建设,提供场地或承担书房的装修与日常维护。建设前期,城市书房面向社会广泛公开征集意见,参与环境设计与布置。其日常运营与管理,则整合公共文化单位、企业、社会团体、街道社区、志愿者等多方社会力量共同运行,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在已建成的52家“城市书房”中,企业联建10家,社区联建21家,公共场馆11家,馆舍改建7家。从选址、设计、文献调拨到日常开放管理,整个过程都引入了社会力量的参与,盘活了社会文化资源。虽然不设工作人员,全靠志愿者服务,但“城市书房”开办至今,从未有书籍被盗。

  今年,温州定下目标——再建20家“城市书房”,版图朝周边县市及乡镇扩展,同时朝着更具特色、更专业的方向布局。如龙湾第6家“城市书房”——浙南云谷城市书房·云上书局,于今年5月19日正式开业,这是我市首创“城市书房+实体书店”服务模式,结合“城市书房”建设与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工作。全市首家“数字城市书房体验馆”——永嘉县钱塘世纪酒店城市书房体验馆于6月开馆,市民在那儿可体验数字版的“琴”“棋”“书”“画”,感受“阅读+科技”的魅力。

  据了解,“城市书房”项目先后吸引到全国300多个城市来温考察学习,北京、上海、杭州、扬州等100多个城市已实现复制,成为温州当之无愧的文化名片。

 

  爆款二:城市书巢

  流动文明,让阅读触手可及

  对于温州市民来说,等车时除了刷手机,还多了个选择。今年年初,温州市文明办和温州交运集团主导发起BRT城市书巢项目,在BRT站头立起装满图书的红色邮筒形状的城市书巢,方便路人随时取阅、免费阅读。大家还可以通过自愿捐赠、自由置换、自觉借还等方式,共同构建可持续循环的“图书漂流”生态。

  据介绍,街头现有55个书巢和5万余册漂流图书均由公益捐赠所得,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在前不久,一位名叫金凤仪的退休教师在家人帮助下,将自己多年积累的3000多册书籍捐赠给城市书巢,让珍藏的爱书流转起来。这也是城市书巢运行至今收到的最多的一笔个人捐赠书籍。

  作为今年温州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BRT城市书巢运行以来,图书漂流率(图书借阅率)达到81.6%,不仅让城市文化生活增添魅力,也检验出了市民的文明素质与信用程度数字背后,更是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公益“护巢人”在坚守。

  今年1月,招募首批公益“护巢人”的消息发布后,两天之内35个站点就被争相认领完毕,如今共有40支公益团队认领着55个BRT城市书巢的志愿服务,负责将所有书籍进行统一整理、挑选、上架,保证漂流正常运行。“护巢人”还自发设置《温州BRT城市书巢护巢约定》,“自我要求”定期对书巢进行巡视、清洁、整理,每周巡视不少于2次,并制定“进出机制”,若护巢人在认领一年内被投诉5次且未及时整改,将自动取消认领资格。还有很多市民争相加入到“护巢”行列中来,成为温州一道暖心的文明风景线。

  “‘政府主导规划布点、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志愿团队提供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放大了城市书房效应,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书香空间,使得阅读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一件事。我们希望将城市书巢打造成‘浙江样板’,为书香社会贡献温州方案。”温州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

 

  爆款三:文化礼堂

  点单+结对,让场馆“活”起来

  一袭白纱,一支婚礼进行曲,瑞安市的90后姑娘阮瑞珍在父亲的陪伴下踏着红毯走向婚姻,台下是满怀祝福的亲朋好友。与传统酒店婚礼有所不同,她把婚礼办在了当地的文化礼堂,一个离工作、亲人更近的地方。突破传统婚礼的大操大办,这场移风易俗的婚礼引来众人点赞。

  近年来,温州大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目前已建成1616个文化礼堂,建设数量居全省各地市前列,取得积极效果——强化了基层思想政治建设,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礼堂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有效整合各地各部门资源,开展形式丰富的各类活动,成为广大城乡群众喜爱的公共“会客厅”、休闲“好去处”和精神“文化园”。

  随着网络时代到来,为更好地凸显文化礼堂的共享理念,温州自2016年起搭建“温州文化礼堂服务项目点单平台”,做到市、县、乡、村四级各单位各组织的文化资源整合成一张“大菜单”,依托温州文化礼堂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微网站“一网二微”,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让群众点单更加便捷,供需精准对接。为了方便一些不会使用电子产品的农村老人,平台还开辟了另外的点单渠道:将服务项目在文化礼堂的党报阅报屏上展示,并向群众发放项目征集表,由文化礼堂总干事定期上门征集,各地正在积极探索的“场地共享、活动共享、管理共享”的共享做法,有效提高了礼堂使用频率和管理效能。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服务点单平台新增服务项目817个,共计活动3650余场次,累计完成服务配送21014场次。

  另外,温州还开展以“全市各级1000个机关党组织、1000家文明单位、1000支志愿者队伍分别认领结对1000个文化礼堂”为主要内容的“四千结对”活动,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推进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让更多的资源向文化礼堂集聚,确保让文化礼堂“长效有用”。

  日前,温州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全市文化礼堂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年起,全市每年建设500个以上文化礼堂,到2022年,实现人口500人以上的村全覆盖,人口500人以下的村建设部分功能性文化场所,逐步实现文化礼堂功能辐射所有村庄、覆盖所有农村人口。

 

  爆款四:文化驿站

  一站一品,让生活更有品位

  2016年起每逢中秋佳节,温州池上楼文化驿站都会开展中秋雅集主题活动,以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会友,辅以偶剧、木偶戏、花灯制作等非遗项目展演,传递出浓浓的瓯文化特色。

  文化驿站是继“城市书房”之后温州公共文化又一次创新品牌,是温州市“2017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项目”之一,运用连锁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1+10+N”的建设模式,即突出1家龙头文化驿站,形成10家各具特色的文化驿站,带动县(市、区)N个驿站共同创建。2017年推出文化驿站2.0升级版本,与温州城市书房一动一静、互为补充,共同推进温州“15分钟文化圈”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添砖加瓦。

  管理办法规定,文化部门主导建设的文化驿站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以上主题活动,社会联建文化驿站每月至少开展两次活动,时长在100-120分钟左右,活动内容由文化驿站责任单位审核把关,同时该项工作也被纳入年度考评。

  根据不同的特色和定位,每一个文化驿站,都被赋予不同的风格和品位。如在书画院建设的文化驿站以书画鉴赏与体验为主题,南戏博物馆文化驿站会定期推出瓯剧、越剧、昆曲等经典戏曲演出,漫游未来影院文化驿站经常举办电影放映与赏析活动等等,逐渐形成“一站一品”,共同营造“时尚、休闲、文艺、温馨”的文化氛围。

  此外,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向社会和艺术单位采购部分分享单元,优化并打造独具温州特色的文化产品,如瓯剧、折子戏、交响乐等,采用“院线连锁”进行点单“配送”,将这些文化产品派送到各个文化驿站,以丰富文化驿站的内涵。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办文化,运用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文化驿站建设,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成文化驿站40个,今年预计新增20个,累计开展活动11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10万余人次。

最新信息

  近年来,海口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详细]

推荐信息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