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高楼大厦的审美疲劳,使现代人在旅游时对“异域风情”格外执著,然而一味仿古或者一味开发,都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在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绿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峥看来,风情街要兼顾传承和创新,做好前期规划、强调社会责任和加强保护意识。
目前国内风情古街的保护与开发容易走极端
中国青年报:风情古街在旅游市场上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赵峥:一方面是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古街来感受城市发展的文脉,寻找一些能够体现时代变迁、文化演进、精神内核的原汁原味的东西;另一方面现在城市建设中普遍文化缺失,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无从反映,反而让民众在视觉上、心灵上和认识上不断承受重复的冲击,所以很多人希望在古街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中国青年报:目前对风情古街的开发思路有哪些?
赵峥:目前风情古街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注重将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相结合,能够体现文脉的传承,也能兼顾经济上的可持续性。还有一种是更多地强调单纯的商业开发及其模式复制,像在全国各地都存在的所谓的古文化街,往往更多强调经济上的成本和收益,对社会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鉴别属于哪一种风情古街的关键,就是看有没有注重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底蕴,前者相对来说更具生命力。
中国青年报:有些风情古街在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评选中落选,是不主张商业化吗?
赵峥:在以前中国的古街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容易走两条偏激的路,一种是纯粹保护与传承,不开发、不创新;另一种是过度强调开发,不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现在的商业模式下对“老街”的开发很多没有重视街区整体功能的设计。一个街区和一个城市的开发其实是一样的,要注重功能的集聚和融合,一方面商业、生活、旅游、休闲等功能要适当在空间布局上有所划分,另一方面又要通过便捷的交通或廊道设计,将各种功能有机联系起来。但我们现在有些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布局过于单一,注重商业功能而忽视文化功能。
问题的根源在于近年来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建设和开发的进程中,政府更多的是强调投资驱动城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城市发展质量和内涵的提升。开发商更多地运用了房地产开发的商业模式,注重短期盈利,而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参与规划的主体越丰富,越能突出风情古街的城市特色
中国青年报:怎样兼顾开发与保护?
赵峥: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做好前期规划,做规划的时候不仅要请政府管理人员,还要请城市规划专家、民俗专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开发商和普通公众一起来讨论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方式,怎样体现城市文化。
在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上,最好把原有的风貌保护起来,然后在周边区域进行建设来反映开发的成果。这和当年梁思成建设北京城的想法是一样的,原有的老城保护,在新城做城市现代功能的开发,把新城与老城通过商界、交通有机结合起来。
在风情古街中,文化底蕴和商业开发并存的一个前提是两者要在空间上保持一个明显的距离,要融合但不能过度一致。
中国青年报:目前有没有两方面做得都比较好的例子?
赵峥:众所周知的法国香榭丽舍大街,不仅有大量的商铺,同时还有很多展示法国历史文化的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文化创意机构。在国内,像北京的大栅栏采用部分修旧如旧的开发方式,在街区风貌上沿袭了传统,同时除了把一些新的店铺引进来外,仍然为许多传统北京老店保留了空间,对文化的挖掘也值得借鉴。
中国青年报:政府、开发商和游客应该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赵峥:政府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提前充分规划,将文化古街的开发与城市的整体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做好相关的公共服务。开发商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盈利模式。
游客的素质要加强。首先尊重文化和历史。其次就是提高素质,至少不破坏这些文化古街,不做影响其他游客的一些行为。当然,更好的是能提出一些开发与保护的可行性建议。
注:赵峥系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