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观潮:前沿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留住城市文化之窗(图文)

时间:2015-03-31 12:55:18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蒋英

 

漫画制作:李晶晶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低头族”的接踵而至,曾被人们称之为城市文化之窗的报刊亭,似乎在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慢慢遗失在历史的角落里。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多位代表和委员提出了对报刊亭的规划建议,建议留住报刊亭,留住城市文化之窗,将其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前进行规划。

在报刊亭买一份报纸、购一本杂志,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以前在街角路口、公交车站等人流密集处常见的报刊亭,是百姓购买报刊最便捷的渠道,路过那里随手买份报刊,就可以随时随地尊享信息盛宴,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有许多读者还是习惯于每天晨练后、上下班途中在熟悉的报刊亭买上一份报纸,给自己保留一点阅读时间,他们大多数已经是中老年人,并不完全习惯于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去了解资讯。如今在美国等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合理规划,报摊和报亭仍在都市街角容身,深受民众青睐,也是城市文明的窗口。

目前,我国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基础上,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之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还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2015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一个新词,叫中国要建“书香社会”。重点的措施很多,其中讲到倡导全民阅读,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读书、阅报、有文化,应是过一份有尊严生活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一个城市既要有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等精神文明传播活动场所,也需要散布在街头巷尾的报刊亭,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因此,留住城市文化之窗的报刊亭,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统筹规划、服务和管理。

一是要适应新形势,把报刊亭打造成综合文化服务体。便利市民生活需求、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促进报刊亭经营者收入提高、繁荣城市文化消费市场,将报刊亭打造成传播城市文化、传递城市文明窗口的同时,实现便民、惠民、城市管理的多赢。单一的报刊售卖远远不是报刊亭的唯一业务,应将其整合为区域性的综合便民服务站,售卖文化产品,经营代缴水电费、代充公交卡与手机话费、免费代收快件、义务指路等多项便民服务。

二是把报刊亭升级为信息文化亭。比如说,通过互联网方式,让每一个文化亭都可以查阅演出信息,同时可以购票,文化亭也可以成为一个WiFi站点。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报刊亭的赢利能力就会大大增加。适当丰富报刊亭的服务内容,适当放宽报刊亭的经营范围,比如在报刊之外,允许有限度的饮料、电话充值卡、文化演出门票、城市文化旅游纪念品等都可以进入经营范围,这都是值得考虑的。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曾经关掉报刊亭的城市已经重新恢复报刊亭的设立,满足市民的读报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留住城市文化之窗,留住并升级报刊亭这道城市风景线,便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多样性的具体化,符合时代文化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最新信息

  创意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详细]

推荐信息

  创意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