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央广网:城市建设要有前瞻意识,更要凸显文化品格

时间:2016-02-25 14:47:09  来源:央广网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

——我国城市发展“路线图”亮相,禁止随意修改城市规划,不再建封闭住宅小区,拒绝“大、洋、怪”建筑。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打开一张城市地图,如果呈现在眼前的是密密麻麻的路网和随处可见的绿色地块,也许大家会这样的感受——紧凑、便捷,又宜居。而“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正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大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通过一个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和“时间表”,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具体“路线图”。

为什么要出台这样一份意见?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现状来看,一些突出问题亟待治理解决,比如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摊大饼”;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加重等。对此,文件部署了诸多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

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强化城市规划的强制性。要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研究推动城乡规划法与刑法衔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指出,这一衔接如果能实现,无疑将为任性的违法规划、私搭乱建套上枷锁。

在确保制度刚性的顶层设计下,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将和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城市绿地、建筑外观设计等等,都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尤为引起大家关注的一点是: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经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也就是说,现在的封闭式小区、院落,未来都将逐渐过渡到大门敞开,小区、院落里的道路将融入到城市道路循环体系中,成为城市路网的“毛细血管”。在杨保军看来,中国城市需要从这样的理念开始,做出根本性的转变。

关于这一话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针对城市规划执行难问题,意见进一步强化了规划的强制性,提出“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责任”。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从制度上防止随意修改规划等现象。在当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为什么强制性很难得到保证?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杨宏山:这主要是因为市政府对于城市规划管理的干预太多。此外,城市的总体规划太随意,所以新的意见就强调,总体规划的修改必须要通过原审批机关的同意,原审批机关一般就是指上级的人大。因为原来的调整是需要向原审批机关报告,其中强制性的内容才需要经过其同意,而今天这一意见又增强了规划本身的刚性。

经济之声:关于住宅小区单位内道路实现公共化的问题,这主要是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但是,这一点引起了争论。有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在目前城市警力不足、社会公共安全没有充足保证的情况下,封闭式社区可以把居民的私域生活包裹起来,更有安全感。未来,开放住宅社区内的道路、草坪、广场等共有设施,怎么才能兼顾公共效益和个人权益?

杨宏山:这样的担忧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新意见的落实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的导向还需进一步落实,不同城市会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今天城市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之间需要找到一种衔接。我们现有的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关于如何疏通毛细血管,每个城市会采取具体的办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导向十分重要。

经济之声:“酒瓶”办公楼、“裤腰带”大门、金字塔小区等诸多建筑,以及国内很多山寨世界名建筑的大楼一直被人们吐槽不断。不可否认,一个城市需要地标性建筑,设计比较另类的建筑大楼,如何在创新和大众主流审美中找到平衡点?

杨宏山:一些怪异的建筑背后可能隐藏着领导个人的偏好,而且这种偏好是凌驾于专家知识和公众知识之上的。首先,这就要求政府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使得不同的设计企业能够享受到充分的竞争,在公平公开的竞争过程中,优秀的作品就有可能脱颖而出。第二,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专家的知识和大众的偏好有时一致,但是有时候也会有所偏差。在出现偏差的情况下,我们要建立一个开放、互动的平台,从而让双方能够增进共识。

经济之声:这个平台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谁手上?

杨宏山:首先,国家的顶层设计要出台规则,为这些建筑设计企业提供有效参与的保障。第二,政府本身也要改变相应的制度安排,让更多的公众能参与进来,从而集思广益。

最新信息

  佳木斯市高度重视挖掘知青文化,[详细]

推荐信息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