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在北京王府井商圈出现的一个少年半裸雕塑引发网友热议。另外,常营一家购物中心楼下也有让人吐槽的雕塑作品。与传统意义上的审美观念不同的是,这些塑像的尺度有些超乎寻常,而且多数人认为塑像本身“美感不足”。这不免让人思索,在商业场所设置这些雕塑是否妥当,究竟是艺术还是“商业噱头”?
半裸雕塑立街头有些不妥,有伤大雅
某些地方的雕塑总是不尽如人意,作品不伦不类,庸俗不堪,安放地点也很不讲究,很不得体,由此引发了坊间各种热议甚至质疑。北京王府井商圈闻名于世,到这里游览、购物的人数不胜数,有关方面开动脑筋,在商圈里设置雕塑作品,我看也不为过,因为这样做确有吸引人气的可取之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王府井商圈里的雕塑不仅美感不足,而且还让人蒙圈了,这里的男女雕塑大多衣不遮体,尤其是小男孩的私处暴露在外,一些行人以摸“小鸡鸡”取乐,更有某些格调不高的人,对雕塑少女摸胸,原因在于女孩的上身酥胸半露,实在有伤大雅。
商圈不是娱乐圈,更不是美术院校的教室,将这些半裸的雕塑竖立在街头,不知出于何种考量,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裸体雕塑属于艺术范畴,商圈与这种艺术究竟能不能兼容?需要倾听大众的声音,而不是任性而为,如果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没有了,商圈就变成了“伤”圈,这无疑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有违公序良俗
近年来,中国在某些方面好像越来越开放了,比如大城市街头或景区里的人体雕塑,就有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趋势。这应该说是好事。优秀的城市雕塑是一道美丽风景,可以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格调,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情操,但前提是“优秀”。这个指标并不容易达到。像前面提到的那些雕塑,我看了一下图片,说实话真的是“美感不足”。至于“尺度大”,只能说见仁见智;那些质疑者的意见,也多少有些道理。
比如,去年有报道说,陕西华清池杨贵妃出浴雕塑遭“非礼”,一些男性游客抱着“杨贵妃”的大腿拍照,还嬉皮笑脸地“袭胸”。其实,表现杨贵妃出浴的雕像,也不一定非得裸体不可;身披浴巾让双峰若隐若现,说不定更美。欧洲街头有很多半裸或全裸的男女雕塑,但它们大多比较高大,或者基座够高,有些还设置在有围栏的草坪中,游客想摸也够不着。虽然雕像不是真人,但大庭广众之下对其“非礼”,实在不雅,有违公序良俗,更不利于青少年心智与认知的健康成长。
别拿“商业噱头”搭上艺术便车
至于欧洲那些最负盛名的人体雕塑,不管是全裸还是半裸,都在博物馆里呆着,并没有被放置在大街上任其风吹雨打,更不用说安放在商场了。王府井商圈那些裸体雕塑,放在798艺术区之类场所是可以的,但放在闹市区的公共场所,确实不妥,不伦不类。毕竟逛商场的人和参观艺术展的人,其审美素养和心理接受能力是大不同的。
毋庸讳言,商场放置尺度有点大的人体雕塑,有吸眼球博商气之嫌。这种以商业噱头搭艺术便车的做法,不宜提倡。所以,有艺术评论家呼吁公共雕塑引入评审制度,由专家(艺术家)主持,市民参与,这是有道理的。欧洲城市的建设规划,就包含城市雕塑的布局和遴选,这其实也是一种评审机制。说到底,城市雕塑是公共品,市民满意才是最高标准。
城市雕塑反映城市文化品位,少拿“艺术”来自我溢美
实话实说,商圈雕塑无妨少些“尺度”之争,但却不能漠视“国度”背景。也许,在国外的许多地方,就算街头雕塑“衣不蔽体”,习惯了这种艺术熏陶的社会公众,往往看得稀松寻常,也会表现得熟视无睹。但同样的雕塑作品“拿来”之后,放在商业场所这种大庭广众之下,别说少见多怪者要忍不住去抚摸把玩一番,实际上大多数人也认为,还不如因情制宜,让商圈雕塑多些“中国风”和“中国味”。
质疑“尺度大”不等于雕塑“也被污”。想想当前眼下,艺术创作中的“人体摄影”“人体彩绘”等早就不被视作异类,国人对雕塑创作的宽容和包容,又岂会特别死抠与设限?北京部分闹圈雕塑的引发争议,说到底,还是在不适宜的地方摆放了不适宜的作品,说其是人们对艺术形象的“阴暗”联想,那才显得是一种动辄“污人”的不良心态了。
商圈雕塑也是体现城市艺术氛围的有机组成。但从公众对“大尺度”“不美观”的吐槽声音来判断,至少以当下的欣赏习惯及社会需求,商圈雕塑的求雅求美,最好还是少拿“国际时尚”“大师作品”来自我溢美,先把符合公众审美的东西多多呈现。如果商家真愿集思广益、从善如流,我看有关专家呼吁公共雕塑引入评审制度,预先请市民群众来作评审和把关的建议,倒也的确值得一试。
雕塑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形式
城市的文化品位是城市环境骨子散发出来的气质,任何外在形式都离不开人文环境的土壤。雕塑外在的是艺术形式,所要表达的才是文化的内核。如果雕塑只是片面注重外在的形式,在具体的环境中,想表达什么含糊不清,必然沦为缺少灵魂的艺术装饰,折射出一种文化的浮燥。特别是商业场所这样特殊的场所,如果缺少对商业文化的深层考量,引入艺术简单的拿来主义,艺术往往成为一种道具,乃至是出于广告宣传的“噱头”。王府井商圈的这些雕塑,揩了艺术与色情争议的油,引发“商业噱头”的质疑在所难免。
不能忽视了城市雕塑环境兼容性,去追求形而上的艺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运用雕塑艺术形式是件好事,发生争议也是成长提升的过程。但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更在于提高居民与行业的文化意识与文化修养,因环境而营造独有的文化环境,理性的选择艺术形成、表达主题,为我所用,让雕塑与整体文化氛围融为一体,这真正需要的是文化自觉。(据中国青年网、京华时报、中国江西网、南方网等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