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街头阅读亭”成为城市文化风景

时间:2017-08-21 09:14:54  来源:番禺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郭元鹏

都市的街头电话亭,过去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手机普及,其使用率下降,风光不再。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新近传出消息,将与中国电信联手,在保留原有通话功能的基础上,试点把街头电话亭向市民“家门口的共享悦读亭”延伸。提供自助式阅读服务,可以将书籍带回家阅读,也可以在“阅读亭”里一边休憩一边享受阅读的快乐。8月17日上海《新闻晨报》)

电话亭曾经是城市炫美的风景,曾经是城市优雅的文化。但是,随着阅读方式的改变,随着电子设备的更新,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时代,街头的电话亭的身份也变得越来越尴尬了。有的城市虽然留住了电话亭,可是也是门庭冷落车马稀。有的城市则直接取消了电话亭,将电话亭拆的无影无踪。

城市的电话亭究竟何去何从?上海市文化管理部门进行着积极的摸索和探索。最终,他们决定不取消电话亭,让电话亭还停留在城市的街头。只不过是让电话亭脱胎换骨,建设成“阅读亭”。“阅读亭”的方式也分为许多种,一种是由文化部门提供阅读的书籍和报刊,免费让市民阅读;一种是倡导市民提供书籍,让书籍在这里漂流出去,将家里读过的书籍送过来,将没有读过的书籍带回家;还有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安装电子阅读器,让想下载“有版权电子书籍”的读者,在这里可以实现畅通的、免费的下载。

“电话亭变身阅读亭”是一种服务意识的前行。对于一些地方来说,认为电话亭、报刊亭的作用不大了,就拆除了。实际上这是对“少部分人”权益的侵害,虽然电话亭、报刊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是依然会有“少部分人”有这种需求,公共服务理应有为“少部分人”服务的情怀。简单粗暴的拆除,不如服务观念的革新,这种观念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服务意识的前行。

这还是对城市文化的坚守。既然打电话的少了,既然买报刊的少了,那不妨让电话亭、报刊亭脱胎换骨,让其经过脱胎换骨的变革,以另外一种方式,以另外一种身份,继续坚守在文化阵地上。即使需求者不多,那也是一种该有的文化坚守情怀。

而实际上是,“电话亭变身阅读亭”其作用是不错的。到街头游玩的时候,到街头购物的时候,到街头等车的时候,如果你累了就可以到“阅读亭”里去歇歇脚,那里有空调,那里有饮水机。在歇歇脚的时候如果寂寞无聊,还可以翻看翻看免费的书籍和报刊,岂不是幸福惬意的事情?传播了文化、提升了服务,实则是多赢之举。

“电话亭变身阅读亭”让文化馨香在都市飘散,这留住了城市的文化灯火。

最新信息

  本网讯 近年来,信阳市立足城乡一[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近年来,信阳市立足城乡一[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