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一部话剧,折射一座城市的文明(图文)

时间:2017-11-01 14:28:32  来源:浙江新闻网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陈亚萍 黄薇

10月30日夜,桐乡市科技会展中心大剧院两层楼的剧场内座无虚席。人们屏声凝气,欣赏第五届乌镇戏剧节免费公益演出——话剧《狂飙》。这一夜,印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除了戏剧先驱田汉“狂飙突进”的激情故事,更有一个个普通桐乡人的全情投入——1000多名观众、近两个小时,无一人离席、无手机响起,演出临近结束,观众们起立与演员们共同高唱国歌,并对所有演员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一场文化盛宴,折射出了桐乡人的观剧文明,乃至一座城市的文明。

桐乡姑娘高阳,是千名观众中的一员。演出结束后,她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这样一个细节,即将开场前,身旁一个女孩问她借印有剧目介绍的宣传资料。翻看时,女孩是那样小心翼翼,生怕翻资料的声音影响到其他观众,“人到了那样一个观剧环境中,真的会有一种全情投入的自我约束感。”

5年前的秋,听说乌镇要办戏剧节,桐乡人没法想象,话剧这一小众文化,会吸引那么多桐乡人走进剧场,正襟危坐几个小时;更没法想象的是,大伙儿看剧不会吃零食、打电话、拍照。

“几年前一次走进剧场,朋友居然带来瓜子分给大家。”桐乡戏剧群文工作者、资深戏迷严旻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哑然失笑。那时,许多人不知道观剧的礼仪,但看到工作人员手中的指示牌,还有时不时射出红外线的提示器,大伙儿就懂了。台上的演员正在全情投入,“不打扰”是观众对演员应有的尊重。

沈晨琪是话剧迷,五届乌镇戏剧节,他每年都去。“这几年,身边越来越多的桐乡人走进剧场看戏。一落座,大家自觉把手机调到静音,连大声咳嗽都觉得不好意思。”这些年,看到红外线越来越少,迟到的人越来越少,鼓掌声却越来越长,“观剧间歇,连厕所里排队都十分有序。人与人之间仿佛都更和睦了。”

不仅仅是话剧,桐乡市科技会展中心的工作人员韦彦培说,这些年,会展中心每年会引进不少儿童剧、音乐剧、戏曲表演等,桐乡人对文艺演出的热情与日俱增,与之相对应的是,曾经饱受诟病的随意走动、吃零食等不文明现象,有了显著改善。

就连会展中心的保洁人员也发现了“文明的秘密”:散场后,现场几乎没有垃圾。

剧场文明,标志着这座城市的文明。桐乡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百姓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文明土壤的培养和氛围的营造,唯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文明之风才能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文明,赋予城市更美的内涵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一座城市,“大手笔”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精品文艺,为百姓拉起一张公共文化服务网。同时,也需要百姓提高观演素养,只有“观”、“演”配合,相得益彰,才能赋予城市更美的内涵。

2013年起步的乌镇戏剧节,如今已成功举办五届。然而,无论是乌镇戏剧节,还是此次《狂飙》感恩场,平日里的“送戏下乡”,在桐乡,戏剧一直是赔钱的。

为了让“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各得其所,让身处都市和农村的桐乡人,尽享文化大餐。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高雅艺术的“引进来”。

无疑,精品文艺的引进,是百姓的一场精神盛宴。但一流的演出,更需要一流的观众。

笔者曾在新闻中看到,有戏剧演员在演出时,被台下观众的聊天声打断,他直接在现场说“你们何时安静,我何时开始演出”;更有甚者,由于台下孩子不间断的大哭声,演员直接拂袖而去,他说“那样的环境下,我根本没办法投入”。

文明观众,本身也是戏剧演出的重要参与者,剧场文明有时只有“一步之遥”。

然而在桐乡,这些年观看戏剧表演时吃零食、打电话、拍照的记忆早已淡出了桐乡人的视线。文化惠民的触角越伸越广,百姓离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近,桐乡观众的观剧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对于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甚至连曾经离我们很远的“阳春白雪”也成了触手可及的文化追求。但是,剧场观剧是有基本礼仪的,比如关手机、关闪光灯、不拍照、不摄像……这是对演员,更是对艺术的礼遇和尊重。

城市之美,除了环境之美、风尚之美,还有人文之美,它来源于文明的温度、道德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看一流演出、当一流观众,文明观剧,为城市文明添底蕴。

最新信息

  本网讯 近年来,信阳市立足城乡一[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近年来,信阳市立足城乡一[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