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商贸市场重新兴起,其中绝大部分是露天市场。这些露天市场吸纳百业,在繁荣经济、恢复传统、惠及民生、改变观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成为经济活跃度的“晴雨表”。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商贸市场向专业化、室内化发展,露天自由市场越来越少。从方便城市管理的角度看,取消露天自由市场,也许有道理,但从城市发展的内涵看,取消露天自由市场的做法值得商榷。
首先,逛露天自由市场是许多市民喜欢的“接地气”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商业综合体、大型超市、便利店及网购等为广大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逛自由市场仍是不少市民的选择。清晨带着泥土的蔬菜、小贩此起彼伏的叫卖、香气四溢的早点铺子、遛鸟的大爷、热闹的茶楼,无需刻意装点,火热的生活场景令人心情愉悦,这是许多市民喜欢露天自由市场的主要原因,也是近些年一些地方发展民俗旅游的重要思路之一。
其次,露天自由市场是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文化是城市的符号和灵魂。一座城市之所以同另一座城市不一样,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各有文化底蕴和气息。近年来,各城市都在挖掘传统文化,打造自身的文化特色。尽管每个城市做法不尽相同,但大都走的是“阳春白雪”之路,贴的是现代化、国际化标签。殊不知,“市井文化”也是城市文化的底色和特质,露天自由市场往往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民俗的集大成者。可以说,一些城市吸引中外游客,更多是凭借其独特的市井文化。
城市的功能在于为市民服务,露天自由市场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文化现象,还是一种不少人喜欢的生活方式。在加强监管,确保公共安全、秩序等前提下,城市管理者不妨顺应民意,适度保留一些露天自由市场,为城市增添活力和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