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观潮:前沿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知名县/镇

神木县:一座工业城市的文化发展观(图文)

时间:2015-10-16 15:41:21  来源:榆林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

石峁遗址

神木文化艺术大厦(神木大剧院)效果图

神木县晋剧团原创新编的大型历史剧《杨家城传奇》剧照

广场文化活动

神木县博物馆

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史前城址石峁遗址,集中体现陕北人气质特点的杨家将文化,古庙建筑群二郎山、九龙山、天台山,古色古香的县城凯歌楼,闻名陕北的神木四合院和高家堡古城,功能齐全的体育馆、省内最大的县级图书馆、陕北规模和馆藏量最大的县级博物馆……走进神木,不仅可以看到史前文化、古代文化、工业文化、群众文化,还可以领略酒曲、唢呐、二人台等民间艺术的迷人风采。

在神木,历史一脉相承、文化薪火相传,凸显出一座文化城市的厚重感。

位于神府煤田腹地的神木县以世界级大煤田、全国百强县、全民免费医疗、15年义务教育而享誉全国。2014年,神木县地区生产总值968.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4.02亿元。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第22位,西北第1位。在近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中,神木县入围全国十强,排名第七。

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经济优势,近年来,神木县委、县政府抓住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围绕建设文化强县的目标,积极探索发展地方文化的新路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全面发展,神木县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先进县”、“文物工作先进县”。

政府主导: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神木铸就了科学发展的“钢铁之躯”,使这座“塞上煤都”有足够的底气和丰富的资源来建设文化、发展文化。

神木文化建设之“神”该如何凝聚和提炼?神木县决策层思路明确: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带动第三产业、促进全县经济转型的战略重点来抓。树立大战略、制定大规划、采取大手笔、发展大文化。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对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

神木县委、县政府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文化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之列,不仅在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对文化工作予以重点扶持,鼓励全民参与文化建设,还逐年增加文化经费投入,对每年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以及参加省、市比赛所需经费都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出台了《神木县推动文化广电事业发展管理扶持奖励办法》,按照“先扶持后奖励”的原则,对该县范围内的文化艺术创作成果、文化社团、企业及文化人才等予以奖励和扶持,动员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文化事业建设,共同开发文化产业。

近年来,神木县先后投入2.5亿元,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体育馆、省内最大的县级图书馆、陕北规模和馆藏量最大的县级博物馆。

2010年10月落成并投入使用的神木县体育馆占地27720平方米,建筑面积11585平方米。其主体建筑由中心比赛馆、乒乓球馆组成。附设有贵宾室、运动员休息室、裁判员休息室、会议室、新闻发布中心等多个功能用房。体育馆四周有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排球场,还有与之相映成辉的体育场,共同构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心。

2010年12月建成投运并免费对外开放的神木县图书馆是我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图书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图书馆有藏书近25万册,中外文报刊700多种,光盘等电子读物近2000张,阅览座位800多个。该图书馆全年对外开放,2014年读者流通量43.1万人次,办理读者证4000余张,外借图书13.3万册次,举办各类读书活动72次。该馆先后荣获陕西省“联盟工作贡献奖”、国家“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被评为陕西省“联盟阅读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和“联盟流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12月落成并免费对外开放的神木县博物馆是陕北县级博物馆中规模和馆藏量最大的一所博物馆。馆藏文物10000余件,上展线文物2000余件,设有恐龙展厅、古代文明展厅、汉画像石专题展厅、杨家将专题展厅等七大展厅。该博物馆多角度、多侧面向公众展示了神木及陕北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了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交融共进、层叠兴替的发展历程。还相继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神木县部分中小学校联合建成“科普教育基地”、“神木工作站”、“德育基地”。走进神木县博物馆,不仅可以让外地人了解神木的历史,神木人也能从中感受沧桑历史,增强作为这座城市市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神木县坚持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让人民群众从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享受文化建设的成果。在县城,先后投入近2亿元,建成了迎宾广场、人民广场等六大文化广场及杏花滩城市公园,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充足的休闲文化活动场所。投资500多万元建成剧团综合大楼,并投资1000多万元添置、更新服装、灯光、音响、车辆,装饰排练厅,使神木县晋剧团成为榆林市县级演出团体中办公条件最好的团体之一。神木县还投资100多万元对文化馆进行了装饰,为活动室添置了活动设施,文化馆的免费开放项目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示范项目。2012年,计划总投资4.2亿元,在神木新村新建神木文化艺术大厦(神木大剧院),目前已完成投资3.8亿元,还投资4000万元改造县城旧影剧院。

在农村,神木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21个综合文化站、40多个高标准的综合性村级文化活动室。投资400余万元建成的大柳塔镇综合文体中心已投入使用,投资650万元建设店塔镇综合文体中心。从2009年开始,该县先后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一个县级支中心和14个乡镇服务站、1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585个村级基层服务网点,建成农家书屋629个、社区文化室16个。

一个从县城到镇办到村落的文化服务阵地网络在神木已初步形成。

文物保护:让文化遗产焕发光彩传承发展

在抓文化建设过程中,神木县委、县政府正确分析和把握自身资源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下工夫,形成独具地域特点的文化品牌。

四千年前的神木,人类童年在这里拓荒。随着石峁古城遗址问世,透过石峁玉器找寻到的是令世界震撼的史前城址,刷新了中国史前文明的高度。“黄帝部族很可能就在这里生活。石峁遗址的发掘意义超过秦兵马俑发掘的意义,可与玛雅古城、埃及法老王金字塔相媲美。”有考古专家认为。

“石峁遗址的发掘是近年来陕西省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石峁遗址的发现将会改写中华文明史,从文化的意义上讲,石峁遗址的发现或许比神府煤田的发现更为重要!”中省文物专家的这几句话,概括了石峁遗址发掘与发现的意义。

这座4300至3800多年前的古城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公元前两千纪前后中国所见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遗址的发现为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2006年,石峁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初,石峁遗址被中国社科院评为2012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同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8月,在“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中,又被评为2011—2012年度“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

今年5月20日,省委书记赵正永赴神木县石峁遗址考察。他强调,四千多年前石峁古王国城址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保护好遗址是陕西重要的责任。要加大对石峁遗址的保护力度,搞好发掘和学术研究,稳妥推进利用和展示,努力把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好。

2013年,由神木县出资120万元拍摄的四集石峁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同年在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播放了三集专题纪录片。随着“石峁热”的持续升温,影响力不断增强,国家级石峁遗址公园被列为陕西省重大文化项目,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国家文物局批示了《石峁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关于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址保护展示工程立项的请示》。榆林市、神木县两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年以来,投入7400多万元用于石峁遗址的征地、拆迁、文物保护等工作。在榆林市有关部门支持下,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大明宫、汉阳陵等地考察学习管理模式、发展机制等,为能在合法的管理机构设立后对遗址进行更好保护进行充分调研。近日,榆林市已批准设立副县级建制的石峁遗址管理处,为下一步做好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杨家将文化也是神木县发展文化产业独一无二的品牌。作为陕北传统文化的奇葩,杨家将文化集中体现了陕北人集骁勇、智慧、忠烈于一身的气质特点。据介绍,2003年,在神木县东北约20公里处的杨家城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8月,在神木召开了“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2008年,神木县委托有关机构搞的《杨家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杨家城景区旅游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按照《杨家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恢复了“将军庙”,建成了停车场。2009年清明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在新落成的杨将军祠前举行了公祭杨家将活动,上千名神木干部群众参加了公祭仪式。

2010年以来,神木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开发杨家城为突破口,打造杨家将文化产业园区。杨家将文化产业园区被定位为陕北第一文化产业园,城乡一体示范园区,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功能新区,辐射带动陕蒙晋周边文化产业的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聚集区。该园区以杨家将文化为灵魂,以杨家城为核心,山上山下一体化规划设计、一体化策划运作。本着政府管基础、民营管理建设的思路和谁建谁管谁继承的原则,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开发。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神木县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对县城凯歌楼进行了维修,投入近1500万元对高家堡古城进行了维修,投资近3000余万元对省级文保单位二郎山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该景区已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拍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而走红的高家堡古镇始建于明代,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旅游文化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三十六营堡之冠”、陕北四大名堡之一、长城要塞的袖珍城堡,高家堡古镇保护开发的潜力与价值十分明显。高家堡城外有东山龙王庙建筑群、老爷庙建筑群、千佛洞石窟群、万佛洞石窟群等众多庙宇和石窟。在石峁遗址的带动下,高家堡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采访中了解到,从非遗普查工作启动以来,神木县先后公布了“神木酒曲”、“神木二人台”等6个省级非遗名录,申报省级传承人4位,市级名录17个,传承人27位,县级名录61个,传承人108位。2011年,神木县因“神木面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2年,完成了《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神木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在广场的LED屏上播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片、非遗进校园、面花大赛等活动,让更多神木人守住自己文化最精华的部分,让这些属于神木的文化“活起来”,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珍藏起心底的那一抹抹乡愁,传承神木悠久的历史文化。

文化惠民: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文化服务

2014年元月,由神木县晋剧团原创新编的大型历史剧《杨家城传奇》获山西省第十四届晋剧“杏花奖”优秀杏花新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等七项大奖,该剧演出时好评如潮,许多观众在演出结束后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同年10月,《杨家城传奇》在西安参加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评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表演奖等七项大奖。

这是神木县丰硕的文艺创作成果的一个缩影。神木文化大发展的背后,既有雄厚的经济支撑,更有全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近年来,神木县出台了《人文神木建设发展纲要》《文学艺术创作成果奖励办法》等文件,先后成立了“黄土文化学会”“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等10多个群众性文化协会,民间社团先后创办了《黄土地》《杨家将文化研究》《绿色高原》和《延河》副刊等文化刊物。该县文学工作者每年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达数百篇,艺术工作者相继登上央视《星光大道》《非常6+1》《向幸福出发》等栏目,参加国家、省级等重要展览并获奖。据介绍,该县徐林的漫画作品入选中学美术课本和第八届全国美展,赵向峰获全国“剪纸大师”荣誉称号,梦野荣获两届柳青文学奖和2015年度陕西青年诗人奖。该县还编辑出版了《神木文艺丛书》小说、诗歌、散文、美术、书法、摄影卷,先后挖掘、搜集、整理出版了《麟州唢呐曲牌》《陕北民歌》等书籍。2013年,由神木县文联8位作家编辑出版的《神木文学精品丛书》汇集了几年来神木文学作品的佳作。

为了培育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神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围绕文化演艺、影视制作、动画动漫、广告会展、休闲度假等新兴产业良性发展。同时,扶持陕西杨家将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晓云文化影视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打造《杨家将》《下海》《敌后英雄》等电视连续剧;扶持神木志晟影视公司建成神木栏杆堡窑洞文化影视拍摄基地,拍摄了30多部励志微电影,今年计划拍摄30集《神隐村》单元电视剧,目前正在布景;扶持陕北民俗大观园投资8000万元,打造成集演艺、休闲、农业生态和民俗展览、拓展训练为一体的民俗大观园。

随着文化设施的日益完善,按照“抓活动、促繁荣”的原则,神木县努力探索发展群众文化的新路子,为干部群众奉献一道道精神大餐。据介绍,自2006年启动大型广场文化活动以来,神木县累计开展80多场次广场文化活动。还先后成功举办了陕西省第五届农运会及开闭幕式大型文体表演活动、纪念红三团成立70周年大型军民联欢晚会等活动。通过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文化活动,让干部群众共享文化盛宴。2009年以来,神木县先后支持举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走进神木”、“欢乐中国行走进神木”、“能源新都·魅力神木”、“盛世欢歌”、“珍惜资源·生态陕西”、“五洲同唱一首歌”、“唱响和谐之声,共建幸福神木”等大型演唱会,既对外宣传了神木,又提升了该县群众的文化品位。

一个城市老百姓的幸福感,不在于GDP、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增加多少,而在于市民对于这座城市有没有认同感、自豪感,会不会自发去爱这座城市。神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在于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增强城市文化感召力,从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早在2002年,神木县就率先实施了广场公映电影活动,坚持每周六公映一次,成为一项深受群众欢迎的公众文化活动。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除了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免费开放外,还面向社会免费开设了广场舞、少儿舞蹈、钢琴、中老年扬琴等各种培训项目,大大丰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在农村,神木全力推广数字电影,实施电影放映“2131”工程,每年组织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7552场次,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该县晋剧团每年编排一台综艺晚会、一台传统晋剧、四本以上折子戏,长年累月在农村演出,服务群众,每年下乡演出在300场以上。

如今,神木这座工业重镇已经走上了一条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符合自身实际的文化发展之路。文化建设正使神木不断展现新的魅力和风采,人民群众不仅从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也能从一场场文艺盛宴中获得多彩感观,激发和凝聚共同的城市文化精神。

最新信息

  崖城是中国最南端、历史最悠久的[详细]

推荐信息

  崖城是中国最南端、历史最悠久的[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