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知名县/镇

高阳县:用文化元素铸就城市品牌

时间:2016-09-26 10:50:47  来源:河北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杨瀰

9月15日,再现高阳纺织历史文化的大型“冀商”题材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布衣天下》在上海松江苗棚影视基地开机拍摄。“《布衣天下》是一部以民国期间高阳的纺织业发展、壮大为背景,以象征着中国纺织图腾的十六幅《棉花图》的传奇命运为纬线,融合历史风云、家国命运、民族抗战为一体的情感年代大戏。”高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农工委书记孙亚珍介绍说,“十月中旬,《布衣天下》剧组将转场高阳举行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并在高阳县纺织博物馆、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永亮公司拍摄基地、硕丰农场等取景拍摄。”

素有纺织之乡、戏曲之乡的高阳,紧紧抓住文化繁荣重大战略机遇期,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红色、戏曲、纺织等文化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

一景一物,唤起峥嵘岁月

近日,高阳县隆重举行了高蠡暴动81周年纪念活动,来自市、县的300余名干部群众向烈士墓敬献花篮,鞠躬缅怀,寄托哀思,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多年来,高阳县依托布里留法工艺学校、高蠡暴动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积淀,坚持不懈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唱响红色文化的主旋律,储备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今在高阳,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堂传统课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成为高阳推进红色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高阳是革命老区,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是高蠡暴动的发生地,是贺龙、杨成武、吕正操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王锡疆、杨景山,抗日著名将领佟麟阁等先烈都是高阳人民的骄傲。在长期的革命历史岁月里,高阳衍生了大量的红色文化,保留了较为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高阳县委书记高文才满怀深情地向笔者介绍说。

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和历史资源,一旦受损,就无法挽回。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与高蠡暴动纪念馆是高阳最具代表性红色文化遗存与遗址。对此,高阳县高度重视,分别成立相关的组织,具体负责遗存遗址的修缮保护工作。聘请专家学者组成专题展览筹备工作小组,开展大规模的文物史料征集、展陈规划与升级工作。目前,该县投资300万元对留法工艺学校进行了修缮升级改造,启动了高蠡暴动纪念馆维修工程和展陈升级改造工程,将300余件高蠡暴动革命文物陈列其中,供人瞻仰。

一织一染,造就多彩生活

伴随着纺织产业的繁荣发展,前来高阳县纺织博物馆参观考察的客商也显著增多。“高阳纺织博物馆建于2003年,占地面积746平方米,博物馆共分六个展区,馆内共有藏品1300多件,是全国唯一一座县级专业纺织博物馆。”高阳县纺织商贸城管委会主任介绍说,“纺织博物馆运用形象化手段,诠释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的壮丽诗篇,展现了高阳400多年的纺织历史。博物馆自建成以来,吸引全国各地客商参观考察、洽谈业务,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成为高阳纺织对外宣传和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高阳是著名的纺织之乡,产业特色突出,规模雄厚,目前拥有纺织企业3300家,纺织专业村98个,各类织机近4万台,先后被评为中国毛巾·毛毯名城、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高阳县政府县长闫向阳如是说,“让传统纺织产业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是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也为文化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载体和途径。纺织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促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也带动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如今,河北永亮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把很多历史文化与毛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书画作品《报春图》、《御棉图》不再只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还成为家常日用品,毛巾也不再只是普通的日用品,而是更富有文化底蕴。据悉,永亮公司生产的“乾隆御题棉花图织锦毛巾”荣获“保定市第二届旅游产业博览会旅游商品评比三等奖”。

一招一式,舞动精品国粹

每逢周六、周日,在高阳县河西村小学,都能看到来自北方昆曲剧院的张敦义、侯宝江两位老艺术家教一群孩子学唱昆曲,他们手把手一点一滴地口传心授,下腰、劈腿、抛袖……孩子们一招一式地勤学苦练,“咦咦啊啊”的吊嗓声响彻校园。

“河西村是北方昆曲的发源地,如今北昆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不能让根系衰败枯竭,我们尽自己所能,每周拿出一些时间,回到河西村义务教授学生,希望对北昆艺术的发展、传承、繁荣多做点贡献。”谈话间张敦义、侯宝江流露出对昆曲,对河西村的那份感情。

“高阳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北方昆曲、河北梆子、老调等戏种重要发源地,孕育了盖叫天、韩世昌等京昆大家及田际云、齐花坦、张慧云等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他们享誉梨园,闻名遐迩,特别是北方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高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郭立光介绍说。

高阳县在保护、传承北昆文化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积极策划恢复韩世昌故居,打造河西村昆曲品牌,与北方昆曲剧院开展进一步的合作;组建河西村昆曲演出队,开展送戏下乡,让百姓喜欢,培养更多忠实的戏迷,奠定群众基础,吸纳更多孩子学习昆曲艺术,同时加强与各高校、艺术学院、戏曲研究院、民间演出团体的合作,把优秀的昆曲继承人推介出去。2011年,北方昆曲剧院与河西村乃至高阳县建立了长效的合作机制,“北方昆曲河西村培训基地”在河西村正式挂牌,定期选派艺术家到村里举办艺术汇演,传经送宝,招收学徒,为村里孩子们在北昆艺术道路上提供支持帮助。

一座城市,有历史积淀才有个性色彩,有文化内涵才有品格魅力。丰富的红色文化、悠久的纺织文化、璀璨的戏曲文化交织成一幅幅绚烂的画卷,蕴藏着经典,流淌着时尚,让高阳这座城市越发美丽迷人,绽放出斑斓色彩。

最新信息

  近年来,昔阳县大刀阔斧进行城市绿[详细]

推荐信息

  近年来,昔阳县大刀阔斧进行城市绿[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