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东西最永恒,民俗的东西最广泛。地处广佛交界处的佛山大沥,既深受珠三角地区先进的现代都市文化影响,又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直以来,大沥都在以创新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都市文明,致力打造广佛都市文化高地。
以赛为媒延伸文化影响力
农历五月初一,大沥聚龙村敲响了该镇今年的端午龙舟第一锣。随后开展的龙舟赛,均吸引着来自广佛两地的龙舟队伍参与其中。每年端午节期间,大沥全镇的大小龙舟盛会均超过10场。
除了赛龙舟,在大沥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吃龙舟饭。龙舟饭过去是迎接龙舟赛上胜利归来的队员而准备,如今不仅仅是庆祝比赛的胜利,也是端午节的盛大聚会,是维护村民关系、增进感情、增加团结的重要方式。今年端午节当天,大沥谢边瓜步汛摆了足足800桌的龙舟饭,有约8000人就餐,就餐人员有所有龙舟赛的参赛人员,有附近村的居民,还有主办方人员等。此次龙舟饭的花销大概60万元,款项来源主要是村内工厂、店铺、个体户和普通村民的捐赠以及港澳同胞、华侨的赞助。如此盛大的场面,甚至吸引了央视记者前来进行报道。
作为珠三角传统龙舟竞渡活动的核心地区,大沥镇扒龙舟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清年间。大沥有着龙舟风俗的一个完整链条,包括起龙、采青、游龙和赛龙、结契访亲、摆龙舟宴等。据统计,目前大沥全镇共拥有30支龙舟队,这些龙舟队分布在各个村居中,有固定的龙舟队员,队伍定期训练,因此实力稳定。而大沥民间拥有的传统龙舟则超过100艘,平均每个自然村至少有一艘龙舟。这使龙舟文化在大沥不但得到广泛传承,还得到了不断创新和发扬。
无论是龙舟竞渡,还是锦龙盛会,每一次均是大沥龙舟文化的集体展现。历史厚重的龙舟文化,早已深入到大沥人的基因里。可是,如今大沥人的龙舟情结已不仅仅依靠端午节维系着。因为在这里,人们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到精彩绝伦的龙舟赛事。
近年,大沥积极举办各类重量级龙舟赛事,与桂城已连续多年合办“沥桂一体”龙舟赛,并采用国际赛事标准举办了多届大沥镇“中联杯”龙舟邀请赛。2014年,大沥创办全国首个镇级龙舟联赛,打破“龙舟季赛龙舟”的局限,每个季度举办一场,搭建起长期持续的赛事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大沥还以一个镇的身份,举办了全国范围内首个国家级往返龙舟赛事——中国龙舟往返赛,这不仅是大沥近年来打造“中国伯奇,创新大沥”的重要项目,也成为了该镇龙舟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有力佐证。
扩展渠道让市民感受特色文化
对于大沥来说,除了各式龙舟盛事,黄岐龙母诞也是每年农历五月的其中一个民俗活动“重头戏”。
今年的黄岐龙母诞再度上演“五龙东渡”“岐阳踏歌”及“龙母祭祀典礼”等传统保留仪式。来自德庆悦城龙母庙的“五龙子”“随从”“仙女”等一同乘坐一艘古色古香的五彩龙船,东渡“南海”,于龙母庙前一同登岸,携手共同祭母。五龙子登“岐阳古道”,再现“岐阳踏歌”的经典盛况。为了让更多群众能够近距离参与龙母诞的过程、进一步了解龙母文化,本次龙母祭祀典礼首次在黄岐龙母庙外空地举办。
“龙母崇拜”是岭南重要的民间习俗,一些上了年纪的黄岐人,自小便见过多次龙母诞民俗的盛况。每年五月的龙母诞在黄岐地区旧称“乡例”,包括龙舟竞渡、醒狮表演、搭台“做大戏”、慈善筹款等一系列活动。后来因为历史等原因,这样的盛况渐渐冷淡下来。
2014年,大沥开始重新举办龙母诞活动,每年均吸引大量广佛两地市民及海外乡亲积极参与。去年龙母诞当天,该镇还举行了龙母诞成为南海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揭牌仪式,以“申遗”的方式来表达其对龙母诞这一文化的传承、保护之心。
实际上,自2007年开始,大沥镇就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镇内的非遗项目进行挖掘、搜集、整理,分批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截至目前,大沥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个。与此同时,大沥坚持以创新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都市文明,并已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如醒狮之乡、摄影之乡、粤曲之乡、书画之乡、诗歌之乡等一系列称号就相继落户大沥。该镇还通过举办形式丰富的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市民的参与中焕发新的活力。
今年的黄岐龙母诞活动期间,以“大沥记忆”为主题的传统文化、非遗、民间艺术展示在黄岐龙母文化广场上举行,通过展览、实物等方式,较之往年更为全面地展示大沥在城市、文化、生活以及在传统文化传承上的发展,并全面展示大沥如今拥有的12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市民进一步了解大沥,烙下乡情印记。除此以外,届时还将有广佛两地曲艺私伙局参与曲艺展示,为市民带来传统的曲艺文化。2016“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作品展亦在明天展出,其中有邹伯奇生平图文介绍、2016中国“伯奇杯”创意摄影作品、大沥人文风情摄影作品等3个展览,让人们可以享受“伯奇故里”的特色摄影文化大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