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烽火连天的年代毅然投身战场;他们,在饥寒交迫的战场无悔奉献青春。如今,他们离开了那片鲜红的土地,回归平凡的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或许被遗忘,但其背后不平凡的故事与精神应该传承。2014年“红七月”之际,温州市苍南团县委与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健康巴士”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苍南县光荣院、新安社区等地寻访退伍老兵,为他们送去健康义诊,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章昌柔:88岁,1949年入伍,1951年奔赴朝鲜战场,期间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多次。谈及当年的艰苦生活,老人记忆犹新:“通常的主食是土豆、玉米,有时后补给线遭到破坏,只能挨饿3、4天。最难熬的是冬季,不少战士由于衣着单薄,导致手足冻伤坏死。因为医疗条件简陋,很多人不得已将之锯掉,烙下终身残疾。”尽管条件艰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战士们的战斗热情。据老人回忆:“白天,部队主要坚守在新塘里交通要道执行任务。他们在道路中央埋下四五十斤炸药包,伏击敌军补给部队,截获物资和重型武器。晚上,为了伏击联合军,他们经常连夜转移部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爬上险峻的山顶,期间时还听到战友摔落山下的呼喊声,处处惊魂。”黑夜如魔鬼般笼罩着战场,但黑夜总会过去,黎明总会来临,“美帝国主义还是被勇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击溃”老人自豪地向前来看望的同学们讲述上甘岭战役“我们冒着枪林弹雨,在前冲锋,履行自己最为一名军人的职责。最终,上甘岭战役在4.2万志愿兵的浴血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抗美援朝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老人在战斗中光荣负伤。
梁其连:90岁,1946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垂死挣扎之际,他像抓壮丁一样被强制编入国民军,几番周折,于1949年经人介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于1950年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编入坦克二师工兵营,随后赴朝鲜战场。“大大小小的战斗打了无数回,最激烈的当属394.8高地战役(白马山战役)。白马山位于铁原西北10公里的药山洞地区,由西北走向东南,由一群以394.8高地为主的山岭组成,与我第三十八军(万岁军)于项里北山阵地相对峙的是韩国最精锐的第九师(也就是后来的韩军‘首都师’或者‘白马师’)。由于情报泄露,我军最终被迫撤离。”梁其连回忆道。“白马山撤退途中遇敌军,为保护重要的战斗装备——坦克,与敌军的反坦克兵浴血奋战,沿途还拆除了大量反坦克地雷以及路障,尽管损失惨重,但还安全撤离。” 当老人谈及这段峥嵘岁月时,脸上洋溢着的更多是一种缅怀和自豪。朝鲜战争,梁其连多次立功,受到上级表彰。1953年,中美签订停战协议后,于1954年光荣复原回乡。
岁月流逝,当年的峥嵘岁月也只能永久地存封在记忆深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党的政策关怀下,有了稳定的居所——光荣院,三餐无忧。但仍有少部分人因为战争的创伤,至今仍过着艰苦的生活——参加过三次解放战役的83岁老军人赵开财, 1952年入伍,曾服役于308团机炮连,参加过包括“七七”保卫战在内的三次解放战争。军旅生涯亮点无数,曾在战争过程中跳入瓯江追击国民党,也因此埋下了支气管炎的病根。并且在多年服役经历中,耳朵听力受损严重,终身未娶,无儿无女。
在慰问期间,温州的医学生们发挥特长为老人量血压、按摩,进行义诊活动,还送上了实践队员自发募捐的红包和水果。除了温州医科大学学生,来自新安一小的小学生们将准备好的小红花别在了老兵的胸前,送上了自己亲手画的画,老人们笑得十分开怀。“没想到退伍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来关注我。”今年是黄立会老人入伍第五十周年,谈及微心愿时,他说过年时有人来看他,贴贴对联,知道自己没有被忘记,就很满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