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助推着城市的进步。大学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仅在于智力人才的输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应提升城市文明。大学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具有传承文化、研究文化、创造文化的重要作用。细数世界上大学聚集的地区,无不流淌着鲜活的文化血液,塑造着发达的社会文明。青岛城市文化的崛起和发展,也必然离不开大学的助力。
大学应滋养城市的文脉。大学是城市的思想库,是引领城市文化发展的标杆。上世纪30年代,时因山东大学在青岛复建,岛城一时间大师云集,名人荟萃,文化兴盛,给青岛带来了强劲的“文化风”,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为自豪。今天的大学,理应坚守文化价值,弘扬人文精神,打造文化高地,并努力造就一批学者大师,以“士风”影响“世风”,以自身的文化秉性反哺城市文化建设,赋予城市更大的精神文化力量。大学还应发挥优势,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中有研究、有建议、有行动,促进城市记忆得以留存,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城市魅力得到彰显。
大学应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既为城市培养造就优秀的公民,也使市民沐浴着终身受益的文明熏陶。国外很多大学不设围墙,一些大学甚至就是一个城市的社区,已经与城市生活融为一体。其实设不设围墙并不重要,关键是大学应主动融入城市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通过加强与社会的互动,把校园的精神风貌带向社会,为城市输入文明因子,带动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从另一个角度看,青岛有常住人口890万人,但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还相对偏低,大学也应在提升人口整体素质上担负起更重的责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大学应凝聚城市主流价值。大学思想活跃,文化影响力大,是倡导主流价值的重要阵地,担负着教育引导学生 “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扣子”的责任。大学应结合利用青岛在党史、国防等方面拥有的丰富素材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师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方向正确的“文化航标”。大学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发出的声音理应都是正面积极的声音,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但专业上精良,而且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大学寄托着城市的希望,建设更多国际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是学校和城市的共同责任。这座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应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重视教育、支持教育,使大学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实施创新的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