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品牌/理念

梅州:打响客家文化品牌,打造城市新名片

时间:2017-07-05 10:27:58  来源:南方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唐林珍

中洲古乐悠扬,山歌里客家风韵浓郁,杯花声声动人心弦……近日落下帷幕的梅州市首届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为市民奉上了一场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为期6天的梅州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以多样化的艺术形式集中展示广东汉乐、客家山歌、广东汉剧、木偶戏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展演的节目在保留非遗项目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化元素,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梅州市副市长张晨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作为文化之乡,梅州各级尤其是文化部门要坚持传承创新,围绕“广东文化高地”建设,落实文化强市规划纲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梅州文化软实力。

梅州市文广局局长温文青说,本次活动是梅州近几年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文化艺术盛会。通过这场盛会,梅州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这个平台在以后的文化活动中还将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掀起热潮十台好戏接连上演,精彩纷呈人气旺盛

台上,精彩的汉乐大锣鼓、杯花舞、木偶杂耍、五句板对唱等粉墨登场;台下,座无虚席,掌声连连。

6月23日,梅州首届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在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开幕,观众反响热烈。“节目的编排和表现形式有很多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小朋友和大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专程和三五朋友带孩子一起到场观看节目的市民林莉说,演出现场的氛围十分热烈。

此后的6天时间里,广东汉剧、山歌剧、木偶戏等在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牡丹剧场、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山歌剧场、梅县区文化中心、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山歌剧场等剧场接连演出,现场均是人潮涌动,“就像过年过节一样热闹,像这样的热闹场景,很多年都没有见过了。”市民钟伯说,梅州很多老年人都是从小听着山歌长大的,对山歌、汉剧、采茶戏、木偶戏很有感情,但由于时代的变迁,能在大剧场里观看演出的机会并不多,本次艺术周让他们得以一饱眼福。

温文青介绍,本次活动以“保护传承非遗,展现智慧生活”为主题,充分展示了梅州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艺术精品创作的优秀文化成果。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11个参演单位,为市民献演了6台大戏、2台小戏和2台木偶剧,举行了山歌唱腔成人比赛、少儿比赛,参演演员700多人,现场观众人数近3000人次。

据了解,为了办好本次活动,梅州相关部门从今年3月份开始着手筹办,梅州各单位精心组织人员创作编排作品参加艺术周。此次活动亮点多、看点多,参演参展的项目主要以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和地方戏曲为主。同时,主办单位还在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展示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和项目传承人的图片、文字等资料,让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

“这次活动是梅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 文化强国 战略和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梅州市近年来首次举办的艺术节庆活动。”温文青说。

古韵新风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非遗项目焕发生机

为了帮助村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为了江南新城征地拆迁工作,梅江区三角镇龙上村党支部书记李清积劳成疾带病工作,于2013年9月1日早上突然辞世。这位村里第一个考上公务员的好干部,年仅45岁,为民鞠躬尽瘁……这一幕被搬上了山歌剧的舞台,亲切的乡音、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让台下的观众为之纷纷洒泪。

“算盘珠子莫拨错,上上下下难求和。”“民众心中有杆秤,称天称地还称我”……年轻扶贫干部和家境宽裕的“贫困户”以对山歌的方式争论“扶贫”乱象,并以轻松诙谐的演绎方式推广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引得台下观众一片共鸣。

这正是本次艺术周的演出现场。

“在这次艺术周中,我们既看到了传统戏曲的回归,也看到了地方戏曲的创新。各个剧团在创作过程中结合了现代审美,融入了地方特色,使戏曲传承不再单调,在创新中迸发出生命力。”省艺研所戏剧评论家黄竞莹说,本次艺术周展演的节目,题材紧扣时代脉搏,接地气,既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又有丰富的地方特色,表演形式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本,这是本次艺术周最大的亮点。

据了解,本次艺术周展演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广东汉剧、山歌剧、采茶戏、木偶戏等,全部都是近年来新创作的,未参加过省、市比赛的剧目。参演剧目既有对客家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有对革命文化、时代精神的弘扬;既有高品位的高雅艺术作品,又有接地气的群众文艺作品。如广东汉剧《曹操与献帝》、木偶戏《化子进城》是经典桥段的展现,山歌剧《红百灵》是对红色革命精神的歌颂。尤其是《春闹》《墙》《月照城乡》等大戏,以精准扶贫、房屋拆迁、亲情爱情为主题,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其中山歌剧《墙》立足点是宣传政府新政策、宣扬干部新风貌。“我们将文艺作品与政府工作中心结合在一起,就是让群众和干部相互理解,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导演丘怀好说。

“在这次演出中,我们对木偶剧的音乐唱腔进行了改良,以广东汉剧为主融入了客家山歌和客家小调,让表演更富有特色。”提线木偶剧《化子进城》导演、梅县提线木偶戏省级传承人巫启胜说。

本次艺术周另一个亮点是,参演演员中出现了很多年轻的面孔,为演出团队增添了不少活力。比如木偶剧专场演出中,演员基本都是90后年轻人。梅县区提线木偶传承人李嘉珍表示,近年来,梅县区木偶传习所在声光电方面进行了创新,还创办了人偶剧,木偶剧被许多观众喜爱,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拾起老行当,这让传统的非遗项目展现出了另一种生机。

传承发扬打造客家文化品牌,展现梅州风采活力

本次艺术周无论是规模,还是规格,都是梅州的一个创举。

张晨在本次活动总结表彰会上表示,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既是展示非遗项目的平台,也是文艺工作者展示才华的舞台。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及时总结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勇于创新、锤炼精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开创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艺术家们也纷纷表示,此次艺术周集中展示了梅州非遗保护和艺术精品创作的优秀文化成果,既是一个展现平台,又是一个沟通桥梁,在引导带动梅州文化市场发展、助推文艺队伍加快成长、促进各院团艺术创作,加快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艺术周,不光涌现一批比较有质量的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让一帮年轻的编创人员、演员崭露头角,这对梅州打造广东文化高地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一级编剧林文祥表示,梅州市客家文化艺术周有望成为一个文化大品牌,促进各县(市、区)文艺团队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推动梅州文化市场进一步发展。

国家一级编剧范莎侠表示,本次艺术周为基层剧团和一线青年演员搭建了展示平台,一大批青年演员在展演中精彩亮相,以赛促训,以赛促艺,以赛推人,涌现出一批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演员和创作人才,为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储备了后备人才。

梅州是传承创新客家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年5月,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7—2030)》得到文化部的批复,同意组织实施。而建设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就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保护利用、项目建设、非遗展示上探索新路、创造经验。

温文青表示,梅州将不断提升非遗艺术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文化惠民工作、艺术创作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展现梅州的风采活力,引领社会风尚,为广东文化高地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新信息

  滕州将以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详细]

推荐信息

  滕州将以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