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力量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9月召开的长沙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长沙要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创新创意和交通物流中心,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其中创新创意中心就是要推进文化跨界融合,以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软实力。我以为,长沙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文化有新作为——
一要筑牢“历史文化名城”这块基石。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要注重保护古迹,规划并建设好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街区。今后5年我们应抓好7项工作:一是建立以综合型博物馆为龙头,文物专题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为辅翼,民办博物馆为重要补充的发展格局。民办博物馆力争“十三五”期间达30家。二是推进长沙国王陵、铜官窑、炭河里三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马王堆汉墓、明代长沙藩王陵等遗址公园建设。三是城市街区和建筑的规划充分融入湖湘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科学保护、开发太平街、潮宗街、都正街三大历史街区。四是推进以望城靖港、铜官等为主体的湘江古镇群,以浏阳大瑶、文家市等为主体的浏阳河流域古镇群,以宁乡县灰汤、沩山等为主体的宁乡特色古镇群建设。五是依托浏阳河、沩水、捞刀河三大流域,建设三大非遗生态示范区,建设好300个非遗传习所(展示馆)。六是建设好湘军文化园,启动对曾国藩墓的二期复原修缮。七是遴选30个历史文化古村落,并进行科学规划、保护和开发。
二要擦亮“东亚文化之都”这张名片。作为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城市,长沙将开展系列文化活动,通过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产业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激发城市活力,扩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举全市之力办好“东亚文化艺术节”,组织好相关活动。
三要打造“媒体艺术之都”这个品牌。根据《长沙市加快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媒体艺术之都”为定位,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 目前“创意城市网络”全球共有69个城市加入,国内有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加入。长沙媒体行业在国内传媒领域居领先地位,并与艺术高度融合,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国际摄影艺术节等节会频频举办,为长沙打造“媒体艺术之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要搞好“引导扩大文化消费”工作。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文化+”新兴业态。以湘江文化创意产业带和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为主轴,以长沙文化产业示范园、铜官窑文旅度假区和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等项目为支撑,以马栏山创意集聚区、后湖国际艺术区、湘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为承载展示长沙魅力。做好读书消费引领。办好2017年长沙图书交易会,推出长沙阅读季、图书展销订货会、长沙最美实体书店展示等文化活动。做好印刷消费引领。继续举办第四届中国(中部)长沙印刷包装博览会,打造全国分印分装分销的中部基地。做好文化艺术消费引领。长沙音乐厅将按照“高雅艺术的殿堂,百姓展示的舞台”的定位,以“高贵不贵,文化惠民”为宗旨,使市民接受高雅艺术熏陶;推进长沙艺术创作,打磨好歌舞音乐剧《红于二月花》、湘剧《护国》和花鼓戏《耀邦回乡》等剧目;继续办好“长沙阳光娱乐节”“十万市民进歌厅”“十万群众进影厅”等活动。
五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近年来,我市出台了《长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2016年长沙成功入选全国10个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长沙坚持将文化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大项目建设笼子和纳入党政绩效考核范畴;坚持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近3年来引进文化专业人才100余名,造就了一支爱文化、懂文化的文化专干队伍,创造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沙经验”“长沙模式”“长沙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