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城市就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所承载的文化形成了今天被广为认知的地方文化。而在城市发展中,文化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被视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受到各地的重视。
从9月开始,珠海已经举办或即将举办的活动共有8场,涉及体育、音乐、马戏等多个类别,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如果从文化与城市的互动来看,珠海的这一系列城市品牌活动其实与珠海文化的传承、创新紧密相关。
从20世纪后开始,城市文化发生和传承的方向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文化的发生从传统文化、地区文化向全球流动、无边界传播的文化转型,而且文化成为城市获得声望的凝聚性力量,成为决定城市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由此看出,虽然许多今天的城市都拥有骄人的历史和地方文化传统,但是当代的城市与文化的发生,却不再是对传统的重复,而是取决于城市对当代文化的流动性、无边界性和凝聚性的理解。
如果以上述两个框架来分析,珠海的城市定位与文化发展策略便可以得到解读,这其中有对此前文化传统的传承,又有适应城市新定位以及文化流动新形势的创新,彰显出三大特征,使城市更加充满活力。
第一,后发优势使得珠海拥有重新定位和反向塑造的可塑性,使文化成为发展推动力。从民国以前的香山—澳门所承载的中西文化融合的文化传统,到经济特区时代的珠海特区,珠海获得了步入现代城市的第一个机遇。同时,又因为珠三角东西部的不平衡,在广深珠的三角格局中,珠海保持了相当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可发展空间,这样的历史条件使得珠海拥有重新定位和反向塑造的可塑性——在后工业时代,珠海在可持续发展和宜居城市排行上名列全国前茅,这一定位也改变了文化与城市的关系,并使得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二,引入城市活动,激活了珠海原有的优势。自联合国在全球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之后,实际上就已经区分了传统文化——值得保存的不再发展的文化和当代文化——不断创新和流动的文化的属性。
当代文化不再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而是一种持续流动和传播的文化。在流动的意义上,城市不必是文化的原产地,而应该是文化的发生地,也就是说文化是可以引入的,引入何种文化事件,创造何种文化活动,就必须取决于城市的眼界。
在这方面,珠海推出了首届珠海莫扎特青少年国际音乐比赛,以古典音乐为纽带,不仅连接了欧洲音乐名城萨尔茨堡和东方的珠海,而且,音乐的无国界和跨文化的特征以及面对青少年的姿态,重新塑造和强化了珠海的浪漫与青春的形象。此外,珠海WTA超级精英赛,使珠海跃升为引人瞩目的国际网球赛事的发生地;还有2015环中国公路自行车赛珠海站的开办,同样把这个具有国际规则的全国赛事引入珠海,相当好地充当了珠海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代言活动。这三个活动都表明,引入文化既是对文化流动性的理解,也是对自身的历史优势的再度发挥。
第三,文化的再创造丰富了人们对珠海的城市认同感。在继承传统和再造当代的选择之间,文化是可以再创造的。只要能理解当代文化的流动性和无边界特征,传统文化和地方优势就能转换成超越地方文化的新文化,珠海的北山音乐节就是这种文化转换的代表,以传统村社组织和祠堂空间为载体,承载当代最具有流行性和大众性的爵士音乐节,本土性与国际化发生的对撞,相当好地诠释了当代文化的另一特征——它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而是把文化发生放在内部与外部的界面上,从而创造出具有本土色彩的无边界文化。
另外,沙滩摇滚节、长隆国际马戏节、2015中国(珠海)游艇展,均是把珠海的临海优势和旅游优势进一步“文化推广”的结果,它们共同表明,未来珠海环境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的海滨、岛屿和宜居,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的真正含义就是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活动对这个城市的未来给予关注和认可——人人都是珠海人,这就是当代文化对于城市产生凝聚力的来源所在。
所以,从城市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来说,珠海是面向未来的,文化活动是它展示未来前景的窗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珠海向世界表达了它的文化眼界和态度——珠海不仅是宜居的生态之地,更是具有开放意识的文化发生地——文化的无边界说明了城市的无边界——参与珠海的文化活动,那么起码在文化的凝聚力上,不论人们来自哪里,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具有共同文化认同感的珠海人。(作者系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