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观潮:前沿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观看城市文化的另一个角度(图文)

时间:2014-10-22 08:18:17  来源:新快报  作者:叶孝忠

D02_2932626_kmgwhx_1413870536323_s.jpg

一座交通工具乏味的城市,城市面貌也自然显得单调一点,交通工具除了实际的运载功能外,还为旅人提供另一个观看城市文化的角度。香港的天星小轮、伦敦的红色双层巴士、曼谷的嘟嘟车……这些交通工具已经成了城市的胎记,抽掉它们,城市也自然少了一个面向。在现今讲求速度、效率的时代,我们有了更便利和准时的地铁,加上如八爪鱼触须一样的高速公路网络,过时的交通工具显得笨重,其可替代性也变得更为显著,然而如果它们还在那里,就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另一种阅读风景的可能。

如果不赶时间,我们就有所选择。慢吞吞的交通工具,正如电影中的慢动作效果,窗边风景缓缓流经眼底,细节也因此更为丰富。慢是新速度,腾出了更多的空间给旅行的回忆。至今难忘十年前一趟由苏州旅行至杭州的13小时船程。游江南,再慢也要搭船。然而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旅人们早把这些行旅方式留在中国古诗的世界里了。

亚洲的精彩在于多元,其多元不只反映在宗教、文化及历史这些恢宏的叙事上,连交通工具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单是三轮车就有不同“版本”。新加坡三轮车车斗在车夫左边,在小印度一些地方,还被极少数当地人当成交通工具来使用;越南会安的三轮车车斗却在司机前面,为乘客提供最佳视野;缅甸三轮车的结构在所有三轮车种中最为突出,当地人称为“Saiq Ka”,来自英文的“side car”,造型脱胎自上世纪30年代英国统治者的军用摩托车,车斗不设遮蓬,而且是两人背对背坐着,像坐跷跷板。有本精美的画册“Chasing Rickshaw”,就用精彩的图文记录了亚洲12座城市中造型各异的三轮车。

亚洲色彩鲜艳的交通工具往往是西方游客的第一场文化震荡。泰国曼谷的嘟嘟车以及南部的长尾船,还有印度俗丽的巴士,都轻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巴基斯坦的货车肯定“色”压群芳。在巴基斯坦的回忆中,永远忘不了大街小巷上一辆辆飞奔而过的货车。货车上的每一方寸都画上图案,填上色彩,也多是宗教性的题材。同时,镜子、减震器,车尾挂满了彩带、铃铛,行驶时就像在唱一首叮叮当当的歌。有些车身还装上会闪动的缤纷彩灯,夜里就像棵会跑动的圣诞树。车子越亮丽,司机的自信指数就越高,一看见旅客路过,总会兴奋喊叫,然后在车子前骄傲地摆款,任你拍照。

据说,这些货车上下、内外过分华丽的图案和装饰,可追溯到过去商旅队使用的骆驼和驴子。这些几百年前的交通工具也是被商人布置得七彩缤纷,身上也挂了很多铃铛饰物,它们为寂寞而险峻的路程增添一些色彩和声音,而现在换成汽车,同样华丽依旧。(摘自《蚂蜂窝网》,有删改)

最新信息

  在无锡地铁1号线一站点,一位男乘[详细]

推荐信息

  在无锡地铁1号线一站点,一位男乘[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