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人物/英才

作家孙喜玲:城市文化需要悉心培育

时间:2014-05-15 17:53:32  来源:晋城在线  作者:

    城市文化是一个大课题,有宏观层面,也有微观层面,有浅表化的,也有深层次的,是各类文化的综合体现,如: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戏剧音乐等,这些综合的文化元素之大成,构成了一个城市文化的整体。城市文化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历史文化

    晋城市是一个新兴城市,但古泽州,有许多关于山的传说和历史掌故,如周边司马山、伊侯山、垂棘山、浮山,都有着各自的人文典故。除了山,晋城厚重的人文多在乡村,在乡村的古村落和古民居建筑上,包括显赫的官宦世家,晋城需要花气力挖掘整合自己的人文历史,包括乡村的民居建筑风格,并将其发扬继承,融入现代化的公共建筑或酒店宾馆中。在地铁、车站码头、在图书馆、剧院等公共场所可以将晋城的历史名人用浮雕或者其他适合的手段给予恰当展示,既是艺术装点,也是本地的历史文化,可成为旅游城市的一个“引子”,对吸引游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人文气息

    一个城市的人文气息,表现在人性化的公共设施上,表现在和大自然高度融洽的理念中,表现在商铺的牌匾名称上。中国著名的休闲城市杭州有一种观念,就是水泥不入景区,水泥不入山林,杭州风景名胜地游人是绝对见不到水泥建筑的。在金华九峰山,电线杆都不使用水泥制品,他们认为水泥和大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但在晋城所看到的,则是水泥的建筑无所不在,尤其是在公园和景区,水泥亭子,水泥假山,水泥雕塑,水泥栏杆,连锡崖沟本身就是石头山体的景区也在用水泥装点沟边水池,水泥制品的泛滥严重影响到了建筑和景区的品位。

    此外,景点名称,景区标语都是一个城市人文气息的具体体现,应该切合本地域的传统特色,保留历史掌故的原有含义,讲究些,贴切些,而不是凭空杜撰,不伦不类。

    三、商业文化

    步行街是一个城市商业繁荣的象征,步行街的文化定位和经营理念,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整体的商业文化。如杭州有丝绸城,有清河坊,有女装街、小吃街等等,这些都是步行街的文化定位。而晋城的一条步行街很短还是综合类。根据晋城农业文明的底蕴,融合晋城乡村的民居建筑风格,在水陆院打造出一条农用产品步行街,一条民间小吃步行街,或将一条乱糟糟的营业场所改造为具有观赏和游览性的步行街,或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既美化了城市,也添加了实用功能,不仅为周边农民产销提供了方便,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场所。游客来到一个城市,在游览名胜古迹的同时,下榻晋城也有可去之处,特色步行街是一个旅游休闲城市必要的配套,更可能成为晋城税收的一大来源。

    四、建筑文化

    谈街,离不开城市;谈城市,离不开文化。法国的城市经过一次改造300年不动,因为那是专业人士具有前瞻性的作品。不像我们盖盖拆拆,拆拆盖盖,缺少长远的整体规划。特别是近几年许多大城市出现的水患,说明了急功近利的发展弊端。因此,一个城市的建筑文化首先体现在他的隐性的公共设施,如下水管道,这是为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着重体现。评价一个城市的建筑文化,隐性建筑的质量和水准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标准。

    城市建筑风格是城市文化的另一个重头。一个城市想走出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模式,必须在新的建筑上强调风格。北欧斯德哥尔摩是一个山城,其让人过目不忘的正是他的山城风格,欧洲人充分尊重大自然的地理结构,不破坏不改造,随坡就势依山而建,成就了一个高低相间、错落有致、韵味独特的古城。晋城也是一个山城,晋城的乡村民居建筑提供了最好的风格参照,既是传统的,又是“我们”的,完全能够成为“独特”的。如能在建筑上把好风格关,若干年后,晋城将成为一座拥有个性的城市,与众不同地伫立在太行山。风格成就个性,个性彰显文化。

    五、重视农村

    由来,士农工商,都有着自己的合理社会位置。有着互为依赖,互为生存的关系。古人至高的人生理想是“耕读传家”,耕在读的前面,因为耕是生存的基本需求。因此,培育城市文化,必须善待农民,应当劝农耕种,劝农回乡,更应调整不利于农村稳定的政策。前几年实行的撤乡并镇并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促使农民离开家乡一个重要原因。政策互相间矛盾也是一个问题,比如,村村通是国家给农村的福利,是为了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准和生产便利,同时却撤乡并镇,撤掉了原有的医疗教育设施,使农民为了孩子上学,不得不抛下土地和老人,背井离乡,到城里租房打工。 因此故,农村的荒凉凋敝和城市的拥堵不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了两个极端的深层次社会问题。

    民以食为天是普天之下最基本的大文化,更是所有城市和乡村的大文化。而“食”,是离不开农民种田的。

    六、教育改革

    市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即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提升。而提升市民人文素质离不开基础教育。中国教育制度之弊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此处无需赘言。根据这种情况,建议在晋城的幼儿园中小学中开展课本之外的教育,即:传统道德教育、生活能力教育、做人处事教育等。不妨把一些传统教材,如《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弟子规》等重新编辑,让教育重视传统,让教育回归学以致用,让教育成为提升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准的基础。

    七、培育人心

    文化是什么?是关乎民风、关乎教化、关乎道德、关乎人心的根本所在。属于精神和灵魂的范畴,不是表面的作秀。所谓化,用毛泽东的话讲,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骨髓里的东西,化在人心、化在习俗、化在道德、化在言行举止,不是写几条标语,组织几台晚会,编几本书那么简单。真正的文化在文化口号之下,在一切浮华表象的背后,在人心,在素养,需要春风化雨地悉心培育。亟待修复和寻找的不只是文物和遗址,而是道德、风尚,是人性、人心,这才是文化的核心和本质。

最新信息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详细]

推荐信息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