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到了近代则泛指所有居民点,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这两者都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在江西传统“聚落”中,除了大量民宅外,还有数量较少但不可或缺,具有祭祀、文化交流、交通等不同功用的公共建筑。
文昌阁文峰塔 具风水意义的大型符号
江西传统“聚落”具有浓厚的“耕读”传统,读书取仕被视为改变命运、提升地位的正途。获取功名的人利用其政治、经济优势为“聚落”建设、宗族振兴作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每村每族都希望多出读书人,多中科举。风水学便迎合了这种需要,在村头建塔造阁的“风水术”很快在传统“聚落”中盛行开。
文昌阁高二至三层,造型丰富,极具创造性
文昌阁供奉的文昌帝君在古代被视为文运“主管神仙”,后古人又借用佛教具有神圣意义的佛塔形象,融入文昌阁外形,并冠以“文峰”之名,希望能文运亨通。
文峰塔、文昌阁均为具有风水意义的大型符号,它们往往与“聚落”的居民区有相当的距离,有时和石桥、石亭、寺庙一起,组成建筑群。
江西传统“聚落”中文昌阁高二至三层,造型丰富,极具创造性。吉安渼陂村的文昌阁,为平面近正方形建筑,外看两层,内有三层;上饶广丰龙溪村的文昌阁高三层,阁外有单层的走廊和院子。“传统屋檐”的设计让建筑看起来十分复杂,讲究。而文峰塔因建筑形式原因,所以大多不可以登至塔顶。
坐落于吉安泸家洲的文峰塔也是这周边一带著名的“斜塔”
吉安泸家洲的文峰塔也是这周边一带著名的“斜塔”。该塔由上至下俯视为正六边形,塔高五层。因大水的冲刷,导致东北面的塔基下沉,塔身略有倾斜与扭曲。据资料记载,原来斜塔旁有一棵古樟,树干面对斜塔分开三叉,每当太阳东升,斜塔的影子加上三叉古樟,在阳光照射下就像一支架在笔架上。而在古樟东侧建有供子弟读书的文昌宫,宫旁有称为“墨池”的圆形池塘。这些景观无一不体现了村民对文风兴盛的强烈愿望。
江西传统“聚落”多重教育 书院十分普遍
书院一般设在祠堂附近,或“聚落”中风景较美、环境较幽之处,力图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
据介绍,书院的规模和型制与普通住宅接近,大的书院通常前后三堂,下堂为门厅,中堂用来作讲学的课堂,上堂为祭祀孔子的场所,堂屋两旁的正房和厢房的一层可以作为小研习室,厢房的楼层则供学生居住,另外还有陪屋作为厨房、饭堂。流坑村的文馆还在三堂前加设前院,院内有双池,池间辟路(相当于泮池),其型制更接近于官方的文庙。
位于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小的书院则有可能为两进或一进,仍旧以讲学为主。江西的陂村振翰学舍,为当地“三义”家族兴造,主体建筑一进是用来授课的地方,在书院的西、北面有平面呈曲尺状的双层建筑,主要供学生研习和居住。
江西民间戏曲文化 造就精美地方戏台
除了书院,江西民间戏曲文化也十分发达,曾经产生了汤显祖这样的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戏剧伟人,明清两代弋阳腔、采茶戏、赣剧、马灯戏等地方剧种流行于乡间田头;由于傩文化深厚,逢年过节族人还常自演傩戏娱神。
赣东北地区的“聚落”拥有戏台数量最多且最为精美,赣东北乐平市的传统戏台尤其集中,数量达200多座,占全省的五分之一。
西李古戏台
按照建筑专家的研究,江西传统戏台可分为庙宇台(依附庙宇设置,用于扬道布教、酬神娱众)、会馆台(设于会馆建筑中的戏台)、祠堂台(设置于宗族祠堂中)、万年台(露天单独设置)、宅院台(设于大地主富绅的私宅中)。
传统村落中常见的多为祠堂台和万年台。庙宇台、会馆台一般只在繁华集镇才会出现。宅院台数量极少,但村落、集镇中都有分布。虽然隶属私人,但地主富绅开戏局时通常都要延请族人,以昭示自己的财富,因此也带有一定的公共性。
景德镇乐平古戏台
江西传统“聚落”中的戏台多采用牌楼样式,由于舞台木构架外露,因而屋檐很大。屋角起翘亦高,极具装饰性。舞台前沿的两根大金柱间跨度大,荷载重,因此极其粗壮,其上建有层层出挑的垂柱和精巧的梁枋。戏台露明构架通常为抬梁式,草架为穿斗式。
传统戏台装饰华丽,木雕几乎遍及梁枋;后屏墙、侧壁、天棚多绘彩画;少数部位如脊饰采用灰塑,装饰内容多为戏曲故事及祥瑞图案。
牌坊 为表彰纪念而修建的建筑
江西传统“聚落”中,牌坊作为表彰和纪念某些人物的建筑,可以建在宅子、祠堂的正面,作为它们的门面。如宜丰县同安村,其贞节牌坊为第一进正面的民居,可以建在建筑前作为照壁,如陂村轩公祠,照壁中段作三开间牌楼,也可建在村头、旷野、巷间。
“千古第一村”——流坑
牌坊主要有三类:旌表功臣仕宦的功德牌坊,旌表节孝贞烈的节孝牌坊,旌表耆寿硕德的长寿牌坊。依附于建筑的牌坊式门面可以是木构的或砖石的,独立设置的牌坊一般是砖石材料的。牌坊通常为四柱三间式或六柱五间式,上有挑檐的称为牌楼。
村口牌坊
牌坊是“聚落”装饰的重点,其上梁枋、垂柱、脊饰等构件都被精心处理过,所运用的砖、木、石雕、彩绘及灰塑技艺门类之多,非一般民居所能及,而牌楼式牌坊上层层叠叠的十字尤其引人注目,成为牌坊建筑的独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