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贯穿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入百姓生产生活各环节,营造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为“活力亳州、幸福亳州、美丽亳州”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在亳州这块钟灵毓秀的沃土上,诞生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陈抟等一批先贤圣哲,孕育了道家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曹魏文化、白酒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长寿之乡,有亳州二夹弦、华佗五禽戏等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近年来,亳州先后荣获第三届全省文明城市、第二届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等。
企业文化提升“亳”字招牌竞争力
近年来,亳州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推动各类企业建设先进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有效地激发了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业创新创造热情,切实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推动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亳州市先后组织开展了国学经典进企业、建设书香企业等活动,建成80家示范职工书屋,持续开展“读书自强,创业兴企”活动,组织“文化兴企业,家书抵万金”活动,不断提升职工文化素养。
通过培育企业精神,广泛开展企业价值观主题词提炼活动,许多企业提出了立意高、有特色、深受员工拥护的企业精神表述语。如古井集团的“做真人、酿美酒、善其身、济天下”、同仁堂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康美药业的“心怀苍生,大爱无疆”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亳州推动企业担当社会责任,以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重点,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全员培训和教育。持续开展百城万店诚信建设活动,4家街区获省百城万店诚信建设示范街区称号,市本级命名18家示范店、6条示范街。尊重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关心职工的生活和工作,认真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有效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以德治市文化熏陶推进社会新风尚
近年来,亳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立人,大力推进国学经典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
亳州市已将 《四书》、《道德经》、《庄子》等国学经典列入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内容,组织编写《国学经典金句》,发放给全市8000多名党员干部学习。坚持从娃娃抓起,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核心目标,着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组织国内专家和一线教师,秉持汲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编写《国学经典教育丛书》,免费发放给中小学学生,将其作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必修科目并纳入中考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在国学经典教育的基础上,今年春天,亳州启动了“书香亳州”建设工作,把开展全民阅读作为强市战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校园、书香村居、书香家庭建设,组织1300余人的宣讲队,向全市城乡居民宣讲国学经典、道德模范、法律知识三堂课,让全市群众耳濡目染经典的光辉,接受文明的熏陶。
亳州注重发挥榜样引领带动作用。积极组织“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学习时代楷模,嘉奖善行义举,以身边典型教育人们崇德向善。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4人入选“安徽好人”、8人被评为安徽省道德模范、9人获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先后涌现出了“最美母亲”许张氏、“当代雷锋”张西军、最美乡村医生“张振江”、“孝心少年”袁德旗等一批道德模范。在全市各级机关、社区、学校、乡村开设“道德讲堂”300多个,建立了覆盖城乡和各个领域的 “道德讲堂”网络,宣传展示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弘扬仁、义、诚、敬、孝等传统美德,推动最美从群像到风景,从风景到形成全社会风尚。
信念建设让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亳州市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党委 (党组)中心组龙头带动,理论政策宣讲团、百姓宣讲团、书香村居宣讲队等联合发力。
亳州市通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开展“三个亳州”现代化建设主题宣传活动,面对面向群众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亳州篇章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了全市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
为把“虚”事做实,亳州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在城区主要路段,设置展板、专栏,打造好人长廊、好人大道、好人广场。在城市街道、乡村街巷制作“文化墙”、文明园地,张贴悬挂文明标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季”活动,围绕 “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文化”等主题,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我为价值观代言”等活动。
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美丽集镇、美好乡村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同时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不遗余力解决环境、就业、入学、住房、医疗、养老、交通、食品安全等问题,增强百姓的共享感、获得感。
坚持开展干部下访、领导干部接访活动,直面矛盾,推行“分管市领导+主管部门+属地”工作责任机制,及时化解了突出矛盾和问题。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开展万名干部帮扶困难群众活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实施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工程、拆清透绿工程、“增绿、增彩、增果”工程,有效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推动高校、中小学校园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建立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普惠制度,持续开展送戏下乡、送戏敬老慰问演出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