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建设

淮安:用文化引领城市嬗变

时间:2017-01-05 13:29:07  来源:中国江苏网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杨尚 何渊

上月31日,斯洛伐克国家爱乐乐团2017新年音乐会在淮安大剧院盛大上演,“西洋”的乐器在古老东方的运河边余音绕梁。舞台上的演员促进了文化交流,舞台下的观众展现的是城市内涵。文化,对于有2000余年建城史的淮安而言,是城市灵魂更是城市软实力。

以文化人,用文明展现城市美

王晓蓉是淮安大剧院服务管理部领班,主要工作职责是维持内场观众秩序,比如禁止拍照、禁止饮料零食带入等。“开业的时候,有一些观众对于一些要求比如谢绝拍照摄像是不太能理解的。但是经过我们引导之后,淮安的观众还是比较容易去接受的,这样的接受速度是超过我们预期的,”王晓蓉说。

如果说禁止拍照这样的要求属于常识的话,那么欣赏音乐会如何鼓掌、离场礼节等“专业”知识淮安的观众也能迅速接受。在斯洛伐克国家爱乐乐团2017新年音乐会现场,记者观察发现,在乐章之间,淮安的观众能够保持全场安静。当全部乐章结束之后,观众们则报以了热烈的掌声。淮安观众的热情也让乐团表演了两首返场曲目。伴随有节奏的鼓掌,将表演推向了高潮。

“八礼四仪”中有观赏之礼,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带孩子来之前在网上学习了一遍,以便遵守一些最基本的礼仪,对艺术家尊重。正好借这个机会,深化孩子对“八礼四仪”的认识。

市民知礼,则城市美好和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提升,正是淮安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形象越来越好的体现。在采访中,观众们表示,每个人在公共场合不仅是个人,而是整个城市的形象。公共礼仪塑造了淮安的文明形象,每个人都应该自觉成为她的形象代言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光荣感塑造淮安的美好形象。

以文兴业,用产业助力新发展

“上座率达到78%,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超过我们最初设定的70%的标准,对于淮安的文化市场我们充满信心,”淮安大剧院总经理沈大成用一组数据表达了信心。

记者获悉,自从2016年5月运营以来,淮安大剧院的储值收入达到了400万元,微信公众号活跃的粉丝数量超过1.6万人。“淮安的市场很有潜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摸索淮安观众的‘口味’,做到精准营销,做大蛋糕服务观众,”沈大成表示。

快速发展,成为淮安文化产业的一个特点。数据显示,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37.1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14.97亿元,年均增速32.58%,明显高于同期淮安市GDP平均增速,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2.2%上升到2015年的4.19%。2015年,文化产业GDP占比全省排名第七,苏北第一。

为更好地支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我市于2015年成立了淮安市文化银行,银行根据文化企业特点,量身定制金融产品,通过传统信贷产品升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东信用贷款、引进第三方担保和融资等方式,为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支持。2016年,市文化产业引导扶持专项资金增加到3000万元,扶持力度苏北第一。

文化消费是拉动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伴随着我市文化投入逐年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消费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10.36%, 2014年这一比重上升到17%;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的比重为16.28%, 2014年这一比重上升到17.5%。

以文塑城,用文化彰显辐射力

中心城市之所以为区域中心,就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磁性,能够产生较强的辐射力、吸引力、集聚力。对淮安来说,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不仅要在苏北具有相当经济实力,还要在诸如文化等各方面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和集聚效应。

“徐州、宿迁目前都有我们的售票点,自11月份设置以来,售票情况还是很乐观的。淮安大剧院是保利剧院公司全国院线接管的第45家剧院,是华东区域院线平台的第13家剧院,也是苏北首家,淮安大剧院辐射苏北的能力我们还是很看重的。”沈大成说。

在沈大成看来,这样的辐射力使得演出不仅仅是一场演出那么简单。“伴随着大剧院周边酒店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完全可以把苏北观众前来观看演出打造成旅游消费,看完演出看景点,欣赏美景尝美食。”记者了解到,我市将依托新三馆、大剧院等文化设施,着力提供品位高雅、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实际上,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市坚持把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相结合,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之魂,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围绕弘扬周恩来精神,创作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集中精力打造一批重大纪念活动特色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多出淮安精品,外塑淮安形象。围绕中心城市建设,重点推进板闸遗址公园保护与展示工程、中心城区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及老政府4号楼布展工程。统筹推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记忆工程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意见要求,打造有特色、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形成淮安特色。

最新信息

  岳阳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已[详细]

推荐信息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