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以特色文化铸就城市之魂。这是推动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为全市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目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是城市的灵魂。近年来,我市树立了新的文化发展观,在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文化软实力。通过发挥政府规划引领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积极作用,以改革改制激发活力,统筹“市内市外”两个市场,内创外引双举并重,推动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4.11亿元,占GDP比重3.88%,位列全省第十位。去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施工项目142个,投资额完成68.6亿元。文艺精品创作登上了新高峰,在全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评选中,我市三部作品获奖。“文化软实力”在推动枣庄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建设上作用凸显。
枣庄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京杭大运河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合璧特征最鲜明的台儿庄古城,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兴公司在枣庄诞生。台儿庄战役、铁道游击队事迹闻名遐迩,科圣墨子、工匠鼻祖鲁班、造车鼻祖奚仲在枣庄诞生……这些文化资源,是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如何发挥、利用好这一优势?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增强枣庄文化的时代魅力,打造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城市名片。
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特色文化的深刻内涵,运用产业的眼光和思维审视枣庄的历史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背后的市场价值,建设了台儿庄古城、微山湖红荷湿地、中兴国家矿山公园、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等重点项目,并初见成效。
今年我市将重点提高景点、景区的文化构成、服务水平,提高文化含量。深入挖掘古代圣贤文化、大运河文化、中兴工业文化、乡土民俗文化等资源,办好国际墨子文化节等活动,打造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出一批反映枣庄历史、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曲艺和影视精品,增强枣庄文化的时代魅力。特别是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将作为枣庄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进行打造。抓好“四个一”工程:搭建一个平台,成立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研究机构,讲好铁道游击队故事;唱响一支红歌,让《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旋律飘扬、深入人心;整合一批资源,统一布局、整体开发铁道游击队影视城、沙沟受降馆、正泰国际洋行旧址、小李庄遗址等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打造一个基地,统筹八路军115师、王家湾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资源,打造全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文化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文化像空气一样,融入城市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