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建设

衡阳:勤耕耘,满城遍开文明花

时间:2018-05-14 09:16:08  来源:衡阳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邹雪峰/文 罗盟/图

2015年的83位到2016年的62位,再到2017年的37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全国排名的位次变化,见证了衡阳人三年创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变化之美。

2015年2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喜讯传来,衡阳人便没有停止过迈向“全国文明城市”的脚步。尽管与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失之交臂,但三年来,市民素质大提升、城市建设大提质、环境秩序大整治、文明创建大督查等一桩桩“大手笔”催开了一朵朵美丽动人的文明之花。

“大提升”盛开“道德花”

市民素质大提升,让道德之花在蒸湘大地处处开放。

“长裙姐姐”王青平抢救伤者的身影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她的故事登上了央视萦屏。 “最美保安”熊衡露、“爱心护士”刘花、“救人博士”李春生等一大批衡阳好人层出不穷,其中4人入选“中国好人”,21人入选“湖南好人”,匡兵、温琦华夫妇获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为我省本届唯一获此殊荣者他们为大家唱响了一首首筑牢精神支柱的道德之歌,浇灌出一朵朵美丽盛开的道德之花。

“船山故里国学飘香”成为我市一大学习品牌,《人民日报》进行了典型报道。三年来,我市广辟学习平台和阵地,始终把宣传教育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放在首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创建工作全过程。依托“国学讲堂”、“经典诵读”、“道德讲堂”、“社区家长学校”等平台和载体,实施“相约文明”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做好引导,在主次干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刊播公益广告,印发《文明市民手册》,采取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和创建相关知识,形成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树立了好人品牌、培育了好人文化、弘扬了好人精神,社会文明风尚明显好转,向上向善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德法兼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对不文明行为和不作为现象进行曝光。出台《衡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处罚条例》,以地方法规制约不文明行为,聘请一批“4050”人员为文明创建监督员等。通过多措并举,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崇德向善蔚然成风,道德模范、衡阳好人、感动中国人物等层出不穷。

“大提质”绽开“幸福花”

城市建设大提质,让一朵朵幸福之花盛开在老百姓的“家门口”

小区道路平整干净,绿化带内花草成簇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市140个社区全面改造,社区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三年来,我市坚持把为群众服务、替群众办事、让群众受益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老百姓“家门口”做起。按照《衡阳市开展星级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三清三建”(清垃圾、清违建、清管线, 建路、建绿、建园),全面改造全市140个社区,做到了路平、灯亮、沟通、景美、树绿、人和。新建了南湖公园、虎形山公园、东洲岛公园、酃湖公园和10余个小游园,完善社区休闲设施,大部分社区有3个以上晨、晚练场所。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城市通道绿化和“联村建绿”、“见缝插绿”、建设“海绵城市”等行动。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主要指标均已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对全市主次干道、大街小巷的基础设施进行地毯式排查和维护改造,修复破损人行道板60000余处,面积12万平方米,更换修补垃圾桶27000多个。全面完成15条主次干道两厢提质改造, 17处黑臭水体、7个综合性公园得到整治。在新建市体育中心、广电中心、全民健身广场、湖湘文化馆等工程的基础上,建设了“三馆两中心”(市新图书馆、市体育馆、市游泳馆、市影剧艺术中心、市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市新媒体中心等一批重大文体场馆,城区基本上构筑了“十分钟”文化圈,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提高。

道路不断平整宽敞,社区不断绿化美化,公园广场不断增多,环境卫生日益整洁,园林城市实至名归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诸多新变化在提升了城市品位的同时,也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大整治”催开“礼仪花”

环境秩序大整治,在各个领域催开了规范有序的礼仪之花。

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促进了城市形象的不断提升。三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在整治市容环境方面,取缔门店外摆6500余起、占道经营3600余起、流动摊担9100余个,清理占道堆物570余处,拆除占道搭棚900余个。开展餐饮油烟排放整治行动36次,取缔露天烧烤摊点480余个、占道夜市620余起。清理街道、社区、楼栋“牛皮癣”4万余处,拆除违章违规设置的小广告位80处,共456块计2.16万平方米。在整治交通秩序方面,新增停车位5000多个,对52个交通路口、12条单行线进行了电警改造,28个路口新装电子摄像头,查处酒驾300多起、违章停车4730起,推行了电动车登记管理。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方面,取缔校园周边不合规商店30多家,查处“三无”食品200多件,查封校园周边电子游戏室17家。在整治集贸市场方面,对全市集贸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取缔马路市场210余处,查处无证经营370多人次,打击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商家130多家,改造了老同兴等一批集贸市场。在整治社会治安方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在整治乡村环境方面,清理暴露垃圾570多处,添置文体、环卫设施2700余项。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评选文明村镇80个、文明家庭300户,推广乡贤文化,美丽乡村清新怡人。

铁腕治乱的背后,是遵守文明守则意识的不断增强,是城市形象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

“大督查”浇开“责任花”

文明创建大督查,浇开了务实干事、勇于担当的责任之花。

三年来,我市加强了文明创建督查,提振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意识。干部群众吃苦精神不断加强,责任意识不断提振,文明创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以及与其他各项工作的粘合力日益突出,为衡阳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强大的动能。

据悉,我市把文明创建纳入了重大决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相关事宜纳入市委常委会议题,鲜明提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统筹推进“八城同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把“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统筹推进八城同创”正式写入了党代会报告。同时,我市把文明创建纳入了“一把手”工程、财政预算和绩效考核,出台专项考评细则和动态管理办法(负面清单),把创建工作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并作为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我市强化对标指导,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准绳,组织各级各部门制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在加强日常督查督导的同时,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室组成联合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四城区、“两区一园”、12个专业工作组的创建工作进行督查。三年来共发放交督办函970余份,交办督办问题8100余个。各级各部门的创建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提高。

三年来的变化彰显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利于城市“硬件”配套和“软件”升级,有利于提升城市外在形象、管理水平、文明程度,有利于全面增强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可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是衡阳建设最美地级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有力措施。

最新信息

  近年来,海口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详细]

推荐信息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