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外印发了《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称福建将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试点5个以上的小城市培育,纳入的试点镇将建成城市功能基本完善的宜业宜居小城市。新型小城市将保护传统村落的发展,突出乡土气息。(据8月28日《东南快报》)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传统村落遭遇前所未有的空心化,“乡土中国”正在慢慢地消失。在这种情况下,福建开展小城市培育计划,保护传统村落的发展,无疑是雪中送炭。
关于农村“空心化”的讨论是伴随城市化的进程产生的,在某种情况下,随着人口的转移,农村的衰败不可避免。但此次福建试点小城市培育,却有其独特的制度魅力,有望在守护乡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
农村“空心化”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的流失。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但人群体性地迁移却能反映一些问题。福建此次在试点镇上,计划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鼓励急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技术工人等常住人口在就业居住地落户,吸引周边农村人口向小城市集聚。再加上其他如同等享受公共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了人的身份问题。
留住人才是第一步,如何在有人的基础上保留乡土特色才是保留“乡土中国”的重点。在类似的探索中,新农村建设可谓让人五味杂陈,整齐划一的房屋和干净的马路是修建起来了,但千篇一律的新农村毕竟不是那弥漫着地方特色的农村。探索新型小城市,福建要求保持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传统建筑风貌,凸显建筑景观风格,突出乡土气息,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则是切中要害。文化的传承最怕的是断代,这批试点镇是幸运的,它们保护了脆弱的文化基因。
当然,最重要的是,小城市的培育是以社会的现代化为前提。在经济上,争取5个试点镇实现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5个以上试点镇达到5亿-10亿元,保证足够的就业岗位和城市财政能力;在基础建设上,积极提升小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健全市政及公共基础设施,给城市发展创造了足够的吸引力。
中国正处于一个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城市化程度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保护乡土文化正成为社会有识之士关心的重要话题。福建培育小城市计划,把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相结合,如果实施得法,应该可以作为中国今后中小城市发展的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