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佛山的经济品牌相比,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还不够。”在前不久前来佛山视察时,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对佛山文化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求佛山将总结经验,把“文化佛山”的形象和符号传播出去。
回望历史,佛山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是其独有的、不可复制的财富和品牌。放眼当下,佛山作为商贸重镇所形成的务实、开放、创新等城市性格,更是佛山发展的内在动力。
面向未来,对于正在努力提升城市价值、建设“理想城市”的佛山而言,文化又是其中必不可缺的一环。正如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近日在接受专访时所说,不断焕发佛山文化符号的无穷魅力,佛山才能从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和城镇化道路上脱颖而出。
这也是为什么,佛山在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计划中,布置了“以文化升级构建多元丰富的人文城市”的众多内容。佛山人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种“文化观”也让人对佛山城市发展更有信心。
然而另一方面,雒部长的指示则让人看到了佛山文化观的一个不足。相比制造业,今天的佛山文化所呈现出来的气势,与其本身的气质与积累并不相符。
当佛山提出制造业在全省、全国的目标时,显得信心十足、豪气万丈。今年11月,佛山面向“十三五”提出“打造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的新定位后,更是引发了共鸣,收获了共识。无论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第一反应是思考“怎么做”,而不是疑惑“怎么可能”。
然而与产业、城市领域的目标相比,佛山对文化发展目标的设定,目前尚未站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格局中,去定位自身,去彰显自我。
在近期佛山公布的“十三五”发展定位设想中,既涉及了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的角度,又涉及了区域发展、生态文明、改革创新等角度。这五大角度,可谓佛山“十三五”的行动指南。但不得不说,文化建设未列入其中,似乎缺了点什么。
在笔者看来,这不是佛山不重视文化,而是在文化宣扬上过于低调。事实上,放眼全国乃至一流城市的经济版图,GDP靠前的城市往往都有着强大的文化生产力、传播力和感召力。
在国际上,从纽约、东京到巴黎、柏林,这些城市在拥有发达的科研能力、经济实力的同时,无不以丰富的文化元素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才、投资者和游客。而在国内,在2014年GDP排行榜上,排在佛山前面的成都、南京、杭州、无锡、青岛、长沙等城市,不仅文化形象鲜明、旅游业发达,其中一些文化产业也创造了惊人的效益。
面对“十三五”,佛山已经提出争当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当制造业冲刺全国一线,佛山必然需要吸引全国一流的产业人力资源,并为新的“城市顾客”继续推进城市升值。这意味着,佛山迟早需要站在全国一线制造业城市的视角上,对文化品牌、文化服务和产品进行更高层次的定位。
制造业瞄准全国一线,那么文化呢?也许文化产业瞄准全国一线城市为时尚早,但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的佛山,完全可以怀抱足够的勇气、更大的雄心,让“文化佛山”也挺进中国一线,成为岭南城市的中国代言人。
思考“十三五”定位,“文化佛山”不能缺位。擅打“产业牌”的佛山,如何才能同时唱好“文化歌”?与世界工业强国比拼产品的佛山,如何才能与世界文化强手比拼文化?佛山已经到了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