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独特的印记,是城市最好的底色,承载着城市历史,体现着城市品格,凝聚着城市精神。城市的其他资源会枯竭,唯独城市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历史街区会在传承和发展中更加熠熠生辉。
传统文化缺失的城市,不可能有高雅的、深厚的、愉悦的、稳定的品性。而要传承文化,守旧与创新并行不悖,城市品性得以在延续中改善、在传承中更新。但是,在城市发展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味求大、求全要不得。找准一座城市的文化定位,也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优秀历史建筑推倒容易,重建难,要“留住城市的根”。然而记住了“本来”再吸收“外来”,也要有个度。一些城市山清水秀,却以文化建设名义建楼堂馆所,把世界各地的景观“搬”回自己的城市,不伦不类。一些城市,建大剧院、大游乐场、大文化中心,盲目攀比,却没有实质文化内容入驻,空置的场馆只能在社区发挥“余热”。丢弃传统,割断文脉的发展,往往使城市成为毫无个性的建筑物的堆砌地。如果这样,城市的风格和城市灵魂将随之消失,城市记忆也将荡然无存。
独特的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体现着一座城市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因此,城市发展要找准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定位。这方面,上海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为城市的文化品牌精准定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12个字基本涵盖了当地特色。城市文化应该是流动、相容和包含的,只有不断地碰撞、冲击、互补和传承,才有可能激出全新的火花。为了保护城市文脉,上海确立了城市有机更新、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全新思路,在旧城改造中从原先的“拆、改、留并举,以拆为主”,转换到“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特别强调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保护好老建筑和风貌区。
在很大程度上,现代城市是以文化论输赢,城市一旦失去了文化的支撑,就如同人失去了意识的支配,无法形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一座城市也许没有过于强大的经济力量,但是如果拥有了文化品味的魅力,就能赢得人们的关注,从而在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发展资本的竞争中技高一筹、出奇制胜。因此,我们要用先进的城市文化理念引导城市的发展,不断丰富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找到属于城市自己的文化发展路径,努力创新和发展属于城市自身的城市文化,使城市永葆鲜明的特色、鲜活的灵魂和蓬勃的生机。
|